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静脉输液和输血练习题修订稿.docx
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静脉输液和输血练习题修订稿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静脉输液目的的是()
A.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B.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
C.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D.输入高渗溶液,供给热能
E.测定中心静脉压
答案:E。解析:测定中心静脉压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测量,并非静脉输液的目的。静脉输液目的包括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输入药物治疗疾病、输入高渗溶液供给热能等。
2.静脉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
A.改变针头位置
B.提高输液瓶
C.用注射器推注
D.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E.局部热敷
答案:D。解析:液体滴入不畅且局部肿胀、无回血,提示针头可能已脱出血管外,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改变针头位置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提高输液瓶不能解决针头脱出问题;用注射器推注可能导致药物外渗等不良后果;局部热敷不能解决针头位置问题。
3.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的溶液是()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盐水
C.0.9%氯化钠溶液
D.复方氯化钠溶液
E.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答案:C。解析: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0.9%氯化钠溶液,以防止发生凝血或溶血反应。其他溶液可能与血液成分发生反应。
4.输液过程中导致静脉痉挛的原因是()
A.输液速度过快
B.液体注入皮下组织
C.针头阻塞
D.患者肢体抬举过高
E.输入的药液温度过低
答案:E。解析:输入的药液温度过低会刺激静脉,引起静脉痉挛。输液速度过快主要导致循环负荷过重等问题;液体注入皮下组织会引起局部肿胀;针头阻塞会导致液体不滴;患者肢体抬举过高一般不会导致静脉痉挛。
5.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循环负荷过重
E.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答案:C。解析: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可导致休克、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一般症状相对较轻;循环负荷过重主要是输液过快过多引起;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多在大量输血时出现。
二、填空题
1.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
答案解释:发热反应是由于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是因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导致;静脉炎是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等引起;空气栓塞是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静脉所致。
2.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后反应)等。
答案解释:发热反应可由致热原等引起;过敏反应与患者过敏体质等有关;溶血反应危害极大;大量输血后反应如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出血倾向等,是大量快速输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3.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包括(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和(静脉高营养液)。
答案解释:晶体溶液如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等,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胶体溶液如右旋糖酐等,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静脉高营养液能供给患者热能,维持正氮平衡。
三、判断题
1.输液过程中如出现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
答案解释: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一般不必立即停止输液,可先减慢输液速度,观察患者情况,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再考虑停止输液。
2.输血时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
答案解释:输血时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根据过敏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而不是减慢输血速度。
3.为了防止空气栓塞,输液时应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输液瓶。(√)
答案解释:排尽输液管内空气和及时更换输液瓶可以有效防止空气进入静脉,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
四、解答题
1.简述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答案: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
(3)对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4)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防止空气栓塞。
(5)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输入速度宜慢;对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
(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输液情况,如有无发热、疼痛、肿胀等,及时处理输液故障。
(7)连续输液24小时以上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2.简述输血的注意事项。
答案: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确保输血无误。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输血前要认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