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高考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转变 【通关秘籍】 儒家思想社会地位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秦朝时期,受到打击、压制;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其正统地位得到巩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们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学,儒学地位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其正统地位没有改变。 考点全通关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三 宋明理学 考点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 1 高考复习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转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考查内容 考查频次 考查题型 所占分值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及其对文化的贡献,以及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年7考 选择题、非选择题 选择题2—4分,非选择题 6分左右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及其与汉武帝实现大一统之间的关系 5年6考 选择题、非选择题 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左右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年13考 选择题、非选择题 选择题2—4分,非选择题10分左右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5年10考 选择题、非选择题 选择题2—4分,非选择题3—26分 考情精解读 1 高考复习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转变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1.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会集中在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观点、同一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的异同等知识点上,强调教材对高考考查的引领作用。 2.比较类的试题将会大量出现,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辨析和比较,强调中外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3.链接文化传承、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等社会热点,以古代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考情精解读 1 高考复习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转变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转变 继续学习 考点全通关 1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出现的原因 (1)经济因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因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渐趋瓦解。 (3)阶级因素: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因素:私学出现,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平民百姓也能够受到教育。 高考复习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转变 继续学习 考点全通关 2 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派之间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百家争鸣出现的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