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本纲要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列为四个主要方面, 即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教学资源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说明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一览表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
质量要求: 由校长主持, 明确学校的定位、 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的地位, 保证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质量目标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质量要求:
① 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符合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② 体现在办学中“以学生为本”、实现“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质量目标,也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其总目标是:培养适应 21 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
门人才。人才培养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子目标:
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
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
实践训练:实验 / 写作训练;实习 / 社会调查;课程设计 / 专题报告;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
质量要求:
① 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与指导思想相符合;
② 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量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愿望和要求;
③ 子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并明确具体实施的相关部门;相关学院(系)应对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具体化,在培养计划中反映。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定位。质量要求:
① 有利于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② 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职责、权限和沟通
职责、权限和沟通是学校的重要管理职责之一。校内组织机构(行政、学术组织)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职责和权限)应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质量要求:
① 有适合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所要求的组织机构;
② 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相互关系清楚;
③ 不同层次、职能部门、机构之间就相关质量活动进行有效沟通。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由学校领导评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领导按计划的时间间隔组织评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系)在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
质量要求:
①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
② 有明确的评审办法和程序;
③ 评价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④ 评价结论有反馈,并进行改进,且对改进情况进行检查。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 通过对学校教与学等教学情况的系统检测与考核,评定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及制定改进措施。基本内容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等。
质量要求:
①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② 有明确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
③ 评估结论有反馈,并进行改进,且对改进情况进行检查。
教学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师资队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 基本内容包括: 师资队伍结构及发展趋势;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的比例; 主讲教师资格;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比例;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教师的本科教学激励机制;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等。
质量要求:
① 师资队伍满足教学的需要,体现师德和敬业精神,保证教学质量;
② 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有措施;
③ 师资培训、进修得以正常实施;
④ 有教师考核、奖惩机制;
⑤ 主讲教师资格的认定。
教学经费管理
教学经费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学经费投入和使用。 基本内容包括: 四项经费 (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生均四项经费增
长的情况。质量要求:
① 教学经费的投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证教学质量;
② 做到教学经费投入和使用公开、透明,投入加大,使用合理;
③ 财务处每年公布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④ 公布生均四项经费增长的情况;
⑤ 公布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系)每年的教学经费使用情况。
设施建设与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