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究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标准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8-11-14约3.2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究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课教学设计 实验题目 探究温度、pH、激活剂以及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科目 生物 使用教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生物——分子与细胞》 教 师 年 级 高一 课 时 两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探究温度、pH、激活剂以及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酶本质的理解,因为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所以只要引起蛋白质变性的物质,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让学生对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这一特点理解的更为透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理解实验原理 2.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锻炼实验动手能力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对酶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属于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基础,但由于生物不属于中考科目,所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深刻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进行有关的探究,提高设计实验以及实验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尊重实验结果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探究“外界因素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教法和学法 问题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自主实验 合作探究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教学过程 “五步”、“三环”和“一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为什么发烧的病人吃饭不香呢? 实验原理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凡是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使酶失活。因此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其中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酶的活性通常是通过测定酶所作用的底物在作用前后的变化来研究的。本实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底物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后会变为糊精、麦芽糖等产物。 淀粉被酶水解的变化,可以借遇碘呈不同颜色来观察,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呈蓝、紫、红等不同颜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呈现颜色反应 根据原理设计实验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编号 实验步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ml淀粉溶液 冰水浴5分钟 1 与1′试管混合摇匀 冰水中水浴数分钟 取出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 1′ 2ml唾液淀粉酶 2 2ml淀粉溶液 37℃温水中5分钟 2与2′试管混合摇匀 温水中水浴数分钟 2′ 2ml唾液淀粉 酶 3 2ml淀粉溶液 沸水浴5分钟 3与3′试管混合摇匀 沸水中水浴数分钟 3′ 2ml唾液淀粉酶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 2 3 1%淀粉液 2ml 2ml 2ml 蒸馏水 1ml 5%HCl 1ml 5%NaOH 1ml 唾液淀粉酶 2滴 2滴 2滴 碘液 1滴 1滴 1滴 现象 探究激活剂和抑制剂 对酶活性的影响 1 2 3 1%淀粉液 2ml 2ml 2ml 蒸馏水 1ml 1%NaCl 1ml 1%CuSO4 1ml 唾液淀粉酶 2滴 2滴 2滴 碘液 1滴 1滴 1滴 现象 四、实验操作 1.准备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试管(若干)、试管夹、试管架、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温度计、托盘天平、烧杯(若干)、恒温水浴锅等。 注意:为试管和烧杯贴上对应的标签。 配置实验试剂 实验试剂:1%可溶性淀粉溶液、1%NaCl、1%CuSO4、5%NaOH、5%HCl、蒸馏水、唾液淀粉酶、碘液、斐林试剂 唾液淀粉酶应用液的制备 每人取一个干净的饮水杯,装上蒸馏水。然后用蒸馏水漱口,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去除干净,口含约20ml蒸馏水,做咀嚼动作1~2min,以分泌较多的唾液,然后将口腔中的唾液吐入贴有唾液淀粉酶标签的小烧杯中。 1%淀粉溶液 称取1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预冷的蒸馏水,在小烧杯中调成糊状,再徐徐倒入约90ml沸水,同时不断搅拌,最后加水定容为100ml即可。 1%溶液 称取NaCl1g,将之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