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作曲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作曲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李 志 坚
(广州市海珠区宝贤大街小学 510220)
【摘 要】 :小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作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作才能呢?在三年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本人致力于探索计算机作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作欲望,引导孩子进行音乐创作,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 计算机作曲 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的迅猛普及,它在音乐教学与音乐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Midi音乐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拓宽了音乐制作的领域。由于电脑音乐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作曲更能带来音乐教学的主动性与互动性,从而大大突破旧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作品等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人利用计算机作曲软件——《作曲大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计算机作曲教学的尝试。《作曲大师》是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大型音乐创作软件,软件荟萃了作曲最需要的200多项功能,以五线谱和简谱为基础的专业作曲界面。它具有功能强大的五线谱制作,可以处理所有的节奏型,所有的调性;方便的五线谱编辑操作,实现了所见即所得,所听即所得;特别为音乐创作设计的编辑器,只需鼠标点击就可实现六种最基本操作;方便无比的多声部同屏跟踪除错功能,生成您自主版权的立体声MIDI乐曲。下面谈谈本人在计算机作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小学音乐课堂计算机作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认识而形成结构的过程。要形成认知结构,就有赖于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和对事物的亲自探索,学习就应该是主动的发现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就是发现,学习要掌握学习方法。他把这种学习称为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智慧潜力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2.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理论备受关注,真正对教学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
建构主义的一个流派——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及其对信息的依赖,成为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基于网络的计算机作曲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指导着本人开展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作曲的教学,并构建其教学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作曲教学模式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作曲教学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运用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创造”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之所以将“音乐创造”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课程具有突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它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门类之一。没有创造就没有发现和突破,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发展,没有创造就没有竞争中的优势与成功。多媒体网络能模拟多种乐器演奏的创作环境,为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这一理念提供了可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一位引导者、协助者,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处处以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学习、创作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雌动性和创造性上。
3.重视音乐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系列的音乐活动,把比较枯燥的音乐术语和概念变得直观和生动起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主动地接受、掌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