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身高的变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对淘气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
2.通过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重点
能正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测。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1.填一填。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2.看图填一填。
上图是( )统计图。
(2)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月。
(3)从( )月到( )月气温呈连续下降趋势。
二、导入新课
师: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发育引起家长及学者的重视,每一年都要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你们看,淘气班上所有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身高。
课件出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那么淘气与全市男生一至六年级身高的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也来做一次统计分析。
板书课题:
身高的变化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淘气有长高了。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比较出淘气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情况吗?
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呢?
师:选择折线统计图,这个主意不错!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师:当然可以,但是怎么区分呢?
师:真不错!我们就来一起完成折线统计图好吗?
课件出示:
师:你发现什么?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这可怎么办呀?想想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反馈:统计表中的数据最小是115,我们可以把110以下的数省略。
师:说的真好,那么一大格表示几人比较合适呢?
师:翻开课本63页,把纵轴上的数据补充完整。
师:接下来我们就利用统计表中的信息画出折线。
展示:
师:像这样有两条折线的统计图,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什么呢?
二、分析数据。
师:现在你能根据统计图中反映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
(1)淘气的身高在( )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 )年级时候,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2)淘气的身高在那个阶段张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一致吗?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反馈:(1)淘气的身高在一、四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三年级时候,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2)淘气的身高在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三年级之前淘气身高低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三年级时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相同,三年级之后身高高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三、估一估。
师:根据统计,全市初三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厘米,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上初三的身高。
反馈:我估计三年后淘气上初三的身高165cm。
师:现在你能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得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而为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完成“试一试”
师:笑笑相比较甲、乙两班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可以怎么比较呢?
反馈: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
还是比比平均身高吧。
可以把数据分段看一看。
……
师:真不错,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下面是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件出示:
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
153,155;
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
152,154。
师:请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
反馈:
(1)甲班的平均身高:(132+155 +134+147+164+159+143+154+153+155)÷10=149.6(cm)
乙班的平均身高:(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10=149.5(cm)
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差不多,还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
(2)甲班最高的身高是164cm,乙班最高的身高是154cm。
164>154
甲班最高的身高比乙班高,因为最高的身高是个例,不能代表班级全体,所以尽量不用此方法比较。
我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