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辨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葛根汤证及其由表入里的转变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七节 风湿证 原文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伤寒兼经气不舒的证治) 太阳病,无汗恶风——风寒外束,腠理闭郁,营阴郁滞 项背强几几——邪入太阳经输,经气不利,经脉失养 葛根汤 = 桂枝汤 - 桂枝、芍药各一 两 +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 葛根——甘辛微凉,解肌退热—解表 升津舒经—疗项背拘急 入脾胃,升发清阳—止泻利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利太阳经气运行 麻黄——发汗解表,以治恶风无汗之表实 减桂枝、芍药——经脉受阻,津液难以升达,麻桂同时重用虑其峻汗,故减之 《金匮要略·痉湿谒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寒束肌表,卫气闭塞——无汗 小便反少——津液受伤 气上冲胸——邪不外达,势必上冲 口噤不得语——筋脉失养而拘挛 说明葛根汤能够:升津液 解外邪 舒筋脉 桂枝加葛根汤证 葛根汤证 发热,头痛,恶风寒,脉浮,项背强几几 太阳风寒表证 均用桂枝汤 表虚中风 表实伤寒 汗出恶风 无汗恶寒 解肌祛风,生津舒筋 发汗解表,生津舒筋 加葛根 减少桂、芍,加葛根、麻黄 原文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原文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合病:两阳经或三阳经同时发病。 自下利——太阳之邪内迫阳明,大肠传导失职,非误治所致。 内犯胃腑,胃气上逆——不下利但呕 风寒之邪涉及阳明 内迫大肠,传导太过——自下利(非因里虚等) 葛根汤——解散风寒,升津舒筋 半夏——降逆和胃止呕 推而广之,若胃肠俱受其累,呕利同时并见而非里热、里寒、里虚所致者,仍可投葛根加半夏汤治疗。 原文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表证误下后入里化热,里热挟表邪下利证治) 反下之——应汗而下故曰反 利遂不止——表邪入里化热,热迫大肠,传导太过 脉促——表邪未全入里,邪正相争较为明显 喘——表里之热逼迫于肺,肺失清肃。且肺与大肠相表里 汗出——热邪蒸腾,迫津外泄 本条有两种解释,一为通读(成、汪),一为分两节看(程、刘),前者指表里俱热之下利,即发热恶寒头痛兼有心烦口渴尿黄利下臭恶粘稠肛门灼热等《素·至真要大论》:“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后者指前为表邪未解,迫于胃肠治用桂枝汤,后为里热下迫致利。 葛根——解肌以散热,升清阳而治利 黄芩黄连——苦寒直清里热,厚肠胃,坚阴止利 炙甘草——和中缓急,协调诸药 风寒之邪内犯肠道,表实无汗——葛根汤 下利,治用葛根 表证误下,外邪入里化热,热迫大肠;喘而汗 出——葛根芩连汤 第二节 麻黄汤证 原文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