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陈瑜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瑜 Email:chenyu.inbox@ * 主要内容 1.命题公式的蕴涵 1)九类蕴涵关系 2)蕴涵关系的基本性质 2.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推理形式 3.推理规则 1)P规则 2)T规则 3)CP规则 §1.6 命题公式的蕴涵 定义1.18 设A和B是两个合适公式,如果在任何解释下,A取值1时B也取值1,则称公式A蕴涵公式B,并记A ?B。(A取0时的情况不考虑) 定理1.11: A?B 当且仅当 A→B为永真式。 注意:蕴含和条件联结词→是完全不同的。 1)→是命题联结词,A→B是一个命题公式; 2)?是公式间关系符,A?B不是一个命题公 式,仅表示A,B间的蕴含关系。 §1.6 命题公式的蕴涵 定义1.18 设A和B是两个合适公式,如果在任何解释下,A取值1时B也取值1,则称公式A蕴涵公式B,并记A ?B。(A取0时的情况不考虑) 定理1.11: A?B 当且仅当 A→B为永真式。 注意:蕴含和条件联结词→是完全不同的。 1)→是命题联结词,A→B是一个命题公式; 2)?是公式间关系符,A?B不是一个命题公 式,仅表示A,B间的蕴含关系。 §1.6 命题公式的蕴涵 定义1.18 设A和B是两个合适公式,如果在任何解释下,A取值1时B也取值1,则称公式A蕴涵公式B,并记A ?B。 定理1.11: A?B 当且仅当 A→B为永真式。 注意:蕴含和条件联结词→是完全不同的。 1)→是命题联结词,A→B是一个命题公式; 2)?是公式间关系符,A?B不是一个命题公 式,仅表示A,B间的蕴含关系。 §1.6 命题公式的蕴涵 定义1.18 设A和B是两个合适公式,如果在任何解释下,A取值1时B也取值1,则称公式A蕴涵公式B,并记A ?B。 定理1.11: A?B 当且仅当 A→B为永真式。 注意:蕴含和条件联结词→是完全不同的。 1)→是命题联结词,A→B是一个命题公式; 2)?是公式间关系符,A?B不是一个命题公 式,仅表示A,B间的蕴含关系。 §1.6 命题公式的蕴涵 定义1.18 设A和B是两个合适公式,如果在任何解释下,A取值1时B也取值1,则称公式A蕴涵公式B,并记A ?B。 定理1.11: A?B 当且仅当 A→B为永真式。 注意:蕴含和条件联结词→是完全不同的。 1)→是命题联结词,A→B是一个命题公式; 2)?是公式间关系符,A?B不是一个命题公 式,仅表示A,B间的蕴含关系。 证明 定理1.11: A?B 当且仅当 A→B为永真式。证: 1)因A?B,由蕴涵定义知:A取1,B也取1。此时,由→运算规则知A→B取1。此外,A若为0, A→B也必取1。因此, A→B为永真式。 2)如果A→B为永真式,那么A取1时必有B也取1,从而A?B。(注:此处由假设“A→B为永真式”也可得出A取0时,B取0或1,A→B也为1的结果,但根据蕴涵定义,我们不需要判断此情况。) 蕴含关系的性质 ① 自反性 A ? A ② 反对称性,如果A ? B,且B ? A,则必有: A ? B ③ A ? B 且A为永真式,则B必为永真式 ④ 传递性,如果A ? B,B ? C,则A ? C ⑤ 如A ? B,A ? C,则A ? B∧C ⑥ 如A ? C,B ? C,则A∨B ? C 蕴含关系的性质 ① 自反性 A ? A ② 反对称性,如果A ? B,且B ? A,则必有: A ? B ③ A ? B 且A为永真式,则B必为永真式 ④ 传递性,如果A ? B,B ? C,则A ? C ⑤ 如A ? B,A ? C,则A ? B∧C ⑥ 如A ? C,B ? C,则A∨B ? C 蕴含关系的性质 ① 自反性 A ? A ② 反对称性,如果A ? B,且B ? A,则必有: A ? B ③ A ? B 且A为永真式,则B必为永真式 ④ 传递性,如果A ? B,B ? C,则A ? C ⑤ 如A ? B,A ? C,则A ? B∧C ⑥ 如A ? C,B ? C,则A∨B ? C 蕴含关系的性质 ① 自反性 A ? A ② 反对称性,如果A ? B,且B ? A,则必有: A ? B ③ A ? B 且A为永真式,则B必为永真式 ④ 传递性,如果A ? B,B ? C,则A ? C ⑤ 如A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