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脏衰竭病人之日常生活注意事项.PDF

发布:2017-06-27约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臟衰竭病人之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王伯伯有糖尿病五年了,過年前後天氣劇烈變化,忽冷忽熱的,早晨起床後胸口悶痛,難 過到喘不過氣來,家人把王伯伯送到急診,醫師說是心肌梗塞,緊急做了心導管,也放了 支架。醫師特別叮囑王伯伯,已經有心臟衰竭的情形了,一定要好好追蹤,可是王伯伯以 為這樣處理過,心臟病應該好了,出院後就沒再去醫院了,沒想到這幾天沒辦法穿鞋子, 腳都腫脹起來。家人帶著王伯伯看醫師,醫生師,心臟衰竭的情況變嚴重了,王伯伯想, 「我明明還活得好好的,平常也可以走來走去,心臟怎麼會衰竭咧?」 心臟衰竭是甚麼? 一般人的心臟功能,可以打出血液的總量足以供給全身器官使用,即使運動時全身器官需 要的血液量增加,也都應付有餘。 但是當心臟受傷,無法打出全身器官使用的血液總量時,或是全身器官需要的血液總量不 正常的增加時,就稱作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的症狀有哪些? 當出現心臟衰竭時,因為全身器官需要的血液總量供給不足,所以身體會自然的重新分配 血液供給量,部分器官的血管就會開始收縮,減少血液的提供。因此,皮膚的血量減少, 會出現蒼白、甚至發紺(看起來黑黑的)的顏色;因為心臟打出的血量不足,大腦的供給 量下降,會覺得疲倦;腸胃道的血液量也會減少,蠕動變差,就出現消化不良;腎臟的血 液供給量變少,小便量也就跟著減少。 小便量減少代表體內多餘的水分無法排出,這時水分就會開始在體內堆積,坐著時,水就 跑到下肢,出現腳背水腫,嚴重時,會一直水腫到膝蓋甚至大腿;晚上睡覺時,水就慢慢 跑到肺臟,累積到某個程度,半夜就會開始呼吸不順,甚至坐起來大口喘氣,或是每天需 要墊 2 、3 個枕頭睡覺,才不會讓太多的水分跑到肺臟。 這些都是心臟衰竭時可能出現的症狀,但是這些症狀都跟其他的疾病非常相似,所以有上 述的症狀出現時,還是需要由醫師診斷才能確定原因。 心臟衰竭的症狀能改善嗎? 當醫師診斷心臟衰竭時,並不一定代表上面的症狀全部都會出現,即使有上面的症狀,還 是可以靠自己的日常照顧,得到改善,甚至回復原本的生活。在穩定的情況下,還是可以 出國賞櫻花、年輕人還可以去浮潛,繼續享受快樂人生。 心臟衰竭日常生活應該注意哪些? 日常生活的保健代表著每天都應該要注意的事項,項目包括:體重、水分、鹽份、藥物、 運動、症狀觀察,只要這 6 項能夠做到,就可以讓心臟功能好好的控制。 體重注意事項 每天早晨起床後,先上廁所,在吃早餐前一定要記得量體重,並且記錄下來,從體 重的變化可以知道前一天是不是有好好的控制自己。如果前一天沒有注意,第二天 的體重就會反應出來。如果體重有增加,第二天的飲食、飲水就要多加留心喔! 一般來說,正常人沒有刻意增加體重的情況下,是不可能 1 天增加 1 公斤的,所 以,如果 1 天超過 1 公斤,或是一星期內超過 2 公斤,表示體內的水分出現不正 常的增加。如果體重維持增加的趨勢,可能需要提早到門診,請醫師協助處理。 水分注意事項 心臟衰竭者的心臟功能比正常人差,所以可以處理的工作當然也會比較少,水分喝 得多,表示心臟要多跳更多次,才能輸送更多的水分到腎臟再排出體外,所以水分 的控制,就是幫助心臟減少負擔。 有心臟衰竭的人,會建議 1 天的水分總量大約是 1,500~1,800cc 。水分不單單只有 開水,還包括其他帶有水分的東西,包括飲料、湯、水果、果凍等等,甚至看起來 很乾的白飯,都帶有 55% 的水分,稀飯更高達 85% 。 當心臟功能還不錯時,水分的限制可能沒有很嚴格,但是當心臟衰竭嚴重時,就必 須要確實遵守水分的控制,甚至需要記錄所有吃進肚子的食物種類、食物重量,仔 細的計算水分。 常常會遇到早餐、午餐、點心等等就已經把整天的 1,500~1,800cc 的水分「扣打」用 光光,以致於晚餐可以吃的分量變少。嚴格限制又會肚子餓,不限制第 2 又會喘, 左右為難 … ,建議可以將每天允許的水分總量平均分成 3 次,每餐約 500~600cc 。 找一天量測一下每餐可能吃的飯、菜量,吃藥會喝的水量,水果中的水量等等,就 會知道每天會進入體內的水分。可以在合適的範圍之間,自由分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