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心肺功能训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五级表 十级表 级别 疲劳程度 级别 疲劳程度 6 ? 0 没有 7 非常轻 0.5 非常轻 8 ? ? ? 9 很轻 1 很轻 10 ? 2 轻 11 稍轻 3 中度 12 ? ? ? 13 稍累 4 稍累 14 ? ? ? 15 累 5 累 16 ? 6 ? 17 很累 7 很累 18 ? 8 ? 19 非常累 9 ? 20 ? 10 非常累,最累 表 5 自感劳累分级表 指每周运动的次数,一般3次/周~5次/周,或隔日一次即可 少于2次/周,常不能有效改善心肺机能,运动效果不佳 为增强耐力而训练时,可采用多次重复而运动强度较小的练习方法 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 运动持续的时间长短与运动强度呈反比,强度大,持续时间则可相应缩短,强度小,运动时间可相应延长 一般要求锻炼时运动强度达到靶心率后,至少应持续20min~30min以上 提高心肺机能的有效通途径是大肌肉群参加的、较长时间的有氧锻炼 锻炼者可按照自己的年龄、性别、过去锻炼经历、主观愿望及客观条件 选择走、慢跑、有氧体操、交谊舞、骑自行车,游泳等耐力项目 也可选用球类运动及我国传统康复手段 每周至少做两次重量肌力训练,以维持肌肉的质量与骨骼密度 运动强度指标 1. 下列情况提示运动强度过大 不能完成运动 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 运动后无力或恶心 2.运动量指标 运动量过大会导致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的症状由自主神经系统引起,表现为 慢性持续性疲劳 运动当日失眠 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 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突然出现明显变快或变慢,或感觉不适 情绪改变 运动过程应分为准备运动、训练运动和整理运动3部分 (一)准备活动 指有氧训练之前进行的活动,防止因突然的运动应激导致肌肉损伤和心血管意外。 运动强度一般为训练运动时的运动强度,时间5min~10min,方式包括医疗体操、关节活动、肌肉牵张、呼吸训练或小强度的有氧训练 (二)训练活动 指达到靶强度的训练一般为15min~40min,是有氧运动的核心部分 根据训练安排的特征可以分为持续训练、间断训练和循环训练法 (三)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指靶强度运动训练后进行较低强度的训练 其运动强度、方法与准备活动相似,时间为20min~25min (一)以力量练习为主,结合有氧运动与伸展练习 力量训练前后进行有氧运动和伸展练习 1.练习强度:重物重量以能连续完成12次~13次为宜;每个动作完成3组~4组。 2.练习时间:力量练习时间为30min左右,有氧练习和伸展练习时间分别为10min 3.练习频率:3次/周,持续半年 4.注意事项 (1)练习者在力量训练前必须进行准备活动,以伸展练习为主 (2)力量练习中的每个动作要慢速完成,完成后保持2秒再做下一个,每组动作结束后,休息1min~2min再进行下一组练习 (二)快走与上下爬楼梯结合 1.练习强度:锻炼初期的强度不易过大,以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为佳,适应后可提高到80%~85% 2.练习时间:30min~45min 3.练习频率:3次/周~5次/周;持续9个月~11个月 4.注意事项 (1)运动时间不包括热身和整理活动的时间 (2)最好以慢跑代替快走 (三)跳绳和太极拳练习相结合 1.练习强度: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其中,跳绳的速度为匀速,每组40次~50次,每组间隔2min,共2组。 2.练习时间:45min。 3.练习频率:5次/周,持续一年。 (1)练习初期进行适当的柔韧性练习,如弯腰触地。 (2)跳绳练习可以采用原地上下跳动的方式,也可以原地单腿左右轮流跳或双腿跳。 以上三种运动方案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长期坚持有助于增强心肺适能,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合理营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注意事项 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加之我国南北方地区差异、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前的评定阶段、康复计划的制定及实施阶段都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掌握。 总结 物理治疗学目录 第一章 概论……………………………燕铁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王俊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第三章 体位转移技术…………………汪琴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陈和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五章 关节松动技术…………………燕铁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第六章 肌力训练技术…………………白跃宏 上海交通大学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