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七八节心肺功能训练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 容;内 容;概述;;呼吸功能训练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针对性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计划
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促进痰液排出
改善肺换气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一)呼吸的生理基础;(二)影响呼吸功能的相关因素;呼吸功能评定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定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定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康复的机制;(三)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适应症;(三)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禁忌症;(四)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呼吸训练的实施;一、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一、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二、呼吸肌练习;二、呼吸肌练习;三、局部呼吸;三、局部呼吸;四、吹笛式呼气;五、预防及解除呼吸急促;六、胸腔松动练习;六、胸腔松动练习;六、胸腔松动练习;七、咳嗽 咳嗽机制;七、咳嗽 有效的咳嗽训练;七、咳嗽 诱发咳嗽训练;七、咳嗽 诱发咳嗽训练;八、体位引流;八、体位引流 适应症和禁忌症;八、体位引流 方法;八、体位引流 方法;八、体位引流 终止指征;八、体位引流 注意事项;八、体位引流 手法技巧;八、体位引流 手法技巧;九、全身训练 下肢训练;九、全身训练 上肢训练;九、全身训练 呼吸医疗体操;九、全身训练 呼吸医疗体操;十、物理因子或电刺激治疗;十一、中国传统康复方法;十二、自然疗法;促进心理康复的放松训练;康复宣教;;心功能训练;(一)生理基础;(一)生理基础;(二)心功能评定;运动试验 适应症和禁忌症;运动试验 停止指征;运动试验 分类;运动试验 方案;运动试验 方案;运动试验 方案;运动试验 方案;运动类型 等张运动;运动类型 等长运动;康复训练 方案;康复训练 方案;康复训练 调整与监护;康复训练 康复评价;康复训练 康复评价;心理康复及康复宣传教育;心理康复及康复宣传教育;心理康复及康复宣传教育;;有氧训练;有氧训练 主要适应症;有氧训练 主要适应症;有氧训练 主要禁忌症;有氧训练 主要禁忌症;有氧训练 注意事项;有氧训练 注意事项;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强度;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强度;2. 心率
在运动处方中常以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来控制运动强度
计算靶心率常用以下方法
直接最大心率百分数法 靶心率=(220-年龄)×60%~90%
储备心率法
储备心率=最大心率(HRmax)-安静时心率(HRrest)
靶心率=[(HRmax-HRrest)×0.50~0.85]+HRrest;3. 代谢当量(METs)
代谢当量METs表示运动时代谢率对静息代谢率的倍数
每千克体重从事l分钟活动消耗3.5ml的氧气,其活动强度定为1MET,即1MET=3.5ml/kg/min。1MET的活动强度,相当于健康成年人安静代谢水平,约每小时每千克体重消耗4.184kJ;活动
;坐床
;娱乐活动
;最高运动能力
;4. 自感劳累分级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
根据患者运动时的主观感受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最初由瑞典Gunnar Borg提出15个级别,1980年提出10级表
健康者RPE运动强度推荐为12~16级
实际日常运动训练中患者很难进行心率和代谢当量的自我监测,所以自我感觉是比较适用的简易判别指标,特别适用于家庭和社区康复锻炼;十五级表
;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频率;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类型;运动处方的制定 合理运动的判断;2.运动量指标
运动量过大会导致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的症状由自主神经系统引起,表现为
慢性持续性疲劳
运动当日失眠
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
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突然出现明显变快或变慢,或感觉不适
情绪改变;运动程序;运动程序;运动处方的应用;4.注意事项
(1)练习者在力量训练前必须进行准备活动,以伸展练习为主
(2)力量练习中的每个动作要慢速完成,完成后保持2秒再做下一个,每组动作结束后,休息1min~2min再进行下一组练习;运动处方的应用;;; 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加之我国南北方地区差异、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前的评定阶段、康复计划的制定及实施阶段都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掌握。;THANK YOU!;谢谢聆听!;内 容;内 容;概述;;呼吸功能训练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针对性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计划
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促进痰液排出
改善肺换气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一)呼吸的生理基础;(二)影响呼吸功能的相关因素;呼吸功能评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