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基础-1阴阳五行2藏象经络.3.16上传百度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一杯温水——阴阳具足? 阴阳平衡??高水平平衡 2 一杯热水——阴不虚亏? 阳热亢盛 3 半杯温水——阴阳两虚? 阴阳平衡? 低水平平衡 4 半杯热水——阴阳两虚? 阴虚阳盛? 表现为阳太过? 但根源是阴不足? 应该养阴而不是泄阳 5 半杯凉水——阴阳两虚? 阳虚为主? 表现为阳不足? 但盛阳的水也亏? 补阳的同时还要养阴 6 冷??? 水——死翘翘??? 半杯也好一杯也好?已经没有意义? 存一分热就有一分阳气? 人活一口热气 7 空杯余热——死翘翘??? 没有肉体? 阳气无以依附? 纯阳就可以成仙? 阳泄就成鬼?非仙则鬼 反正不是人 * * * * * * 1、心 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统摄脏腑 【注曰】:“位居南面,灵应万机,故为君主之官。清静虚灵而主存神,故神明出焉。” 2、肺 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权衡治理 【注曰】:“位高近君,犹之宰辅,主行荣卫阴阳,故治节出焉。” 3、肝 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蕴含生机 【注曰】:“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 * * * * 1.作为身体穴位的度量单位,一寸相当于人大拇指一横指的长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同身寸。同身寸只能用在自己身体上度量穴位。 横指同身寸法中,以患者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 *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生克制化 五行相生(促进):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抑制):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与相克,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五行的乘侮 乘:即是以强凌弱,也称为“过克”。如 “木乘土”, “木虚金乘”。 侮:反侮亦称反克。如 “木侮金”, “木虚土侮”。 克 克 木侮金 木乘土 金乘木 土侮木 金 木 土 太过 不足 1.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利用五脏所主的色、味等外在的表现,来诊断疾病。 如在诊断本脏病中,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从他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 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等。 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2.指导疾病的诊断 3.指导疾病的治疗 (1)相生 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法;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等。 (2)相克 治疗原则:“抑强扶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 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 (3)精神疗法方面,利用情志之间的五行克制作用,来达到调节异常情志变化,恢复其正常的情志活动。 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同理,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 四、藏象经络学说 藏象学说概述1.藏象的概念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包括: 五脏(实质结构,贮藏精气):肝、心、脾、肺、肾 六腑(空腔结构,传化水谷):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形似腑,功能似脏):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征象和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比象)。如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等。 以象测藏:通过外在生理病理之“象”来推测“藏”的功能状态。 2.藏象学说的形成古代解剖学+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3.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六腑、五体、五官、五液、五华、五声、五志、五神均可通过阴阳五行类比、经脉络属归属于五脏系统中。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界的五时、五方、五气、五化等与人体五大功能系统密切联系,构成了人体内外环境相应的统一体。 将人体与天地置于同一体系中考察研究,强调内外环境的相关性,是藏象学的重要特点。 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表 自然界 五 行 人体 五 味 五 色 五 化 五 气 五 方 五 季 五 脏 五 腑 五 官 形 体 五 华 五 液 五 志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爪 泪 怒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肠 舌 脉 面 涎 喜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唇 汗 思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肠 鼻 皮 毛 涕 悲 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