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维度下深层次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界定及其途径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做中学”维度下深层次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界定及其途径分析
编者按:教育教学改革就像庞然大物,推动起来会有很大阻力,也会遇到极大困难。院校长独特的思维品质,先进的办学思想,国际化的教育视野,身体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对加快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11-0018-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其深层次的工学结合是其重要特征。本文基于“中学”的视角,深入分析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内涵标准,提出其运行过程的系统性模式化与相配套机制化的概念,并结合天津职业大学国家高职示范校项目建设实践,从理论与应用两个层面剖析了“教学做”一体化中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做中学;工学结合;模式化;机制化
2006年,我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围绕“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怎样培养”的高职教育三个核心问题,经过三年示范校建设,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卓有成效地推进了课程体系改革、生产性实训开发、“双师”结构团队构建、质量管理水平、学校文化创新等深层次内涵建设,凸显了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尤其是学校遵循“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滨海新区企业说了算”的理念,为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涉及滨海新区主要支柱产业及800余家企业,用人单位称赞职业大学学生“上岗快、留得住、素质高”。2009年,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联合授予我校“滨海新区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本文以天津职业大学国家高职示范校项目建设为例,分析探讨天津职业大学“做中学”维度下深层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标准及其途径建设,以求为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应加强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多元协作,其中工学结合作为其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实的办学实践中,存在着内涵标准界定不清、运行模式与保障机制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弄清深层次工学结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同时高职院校应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要求,寻找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增加“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和实践要素”在运行模式、保障机制中的比重,推进并实现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的深度融合。
1 “融‘教学做’为一体”内涵的理解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及“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文件中理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方式的改革,“教学做”不是“三段式”或独立进行的,应该是三者的融合,以实现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目前高职院校在其理论分析和探索实践过程中,也常常提及“融‘教学做’为一体”这个关键词,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其内涵层次标准以及操作实施方面显出一定的滞后性,其中最为关注的“融什么”、“怎么融”是其重点和难点之处,应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具体操作标准的界定。笔者认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主要内涵应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
所谓“做中学”,是指以为企业一线服务为目标,主动提高院校在市场需求中吸引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遵循“企业需求”与“院校服务能力”至上的原则,主动开展各类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以及针对企业需求的科技开发服务,所以“做中学”是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重要内涵。天津职业大学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过程中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开展的。
与之相较,“学中做”是以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为目标,寻求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学习操作技能实际需要,开展诸如工学交替、现场教学等工学结合形式,其首要目标是服务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完成,所以“学中做”也是当前深层次工学结合的重要表现。
2 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内涵标准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方式方法很多,但何谓深层次工学结合,同行业者理解很多。笔者认为要实现“做中学”状态下的工学结合关键是模式化与机制化两个关键要素。
2.1运行模式化
基于“做中学”维度下深层次工学结合运行模式化的核心址工学结合不单纯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一种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式高职课程改革、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与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建设、“双师结构”团队构建、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以及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不仅体现在“工”、“学”自身交替上,更重要地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