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间质性肺疾病教案.ppt

发布:2017-09-27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间质性肺疾病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院内三科 李球兵 第一节 概述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分型 1)急性期:以损伤和炎症为主 2)亚急性期 3)慢性期:以纤维化为主 肺间质 肺实质: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 肺间质:肺泡间及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及淋巴管组织。包括两种成分:细胞及细胞外基质。 细胞成分 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难以归类的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周细胞。 炎症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占90%)和淋巴细胞(10%)(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非T非B 无效应的细胞)、很少量的肥大细胞。 细胞外基质(ECM) 细胞外基质(包括基底膜、糖蛋白、层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其它基质蛋白和糖蛋白) 结缔组织纤维成分(胶原纤维70%、弹性纤维) 病变部位和发病机制 主要病变部位已非解剖学的肺间质,还包括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肺实质。 不仅限于肺泡壁,也可以波及细支气管。 发 病 机 制:尚未完全阐明,共同经过:肺泡炎 肺纤维化 间质性肺纤维化肺泡炎分型 按肺泡内炎症和免疫效应细胞的比例不同分: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肺泡炎)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型(淋巴细胞型肺泡炎) 发 病 阶 段 1、肺泡炎阶段: 2、病情加重: 3、肺纤维化: 分 类 按病因明确与否分两类:病因已明和病因未明间质性肺疾病(见P107) 按只要的病理改变分:肉芽肿性间质性肺疾病、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疾病、非特异性炎症、无机粉尘吸入性职业病、增生及肿瘤性病变、肺间质纤维化及蜂窝肺。 诊 断 胸部影像学检查。 肺功能。 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 肺活检。 胸部影像学检查 大多数ILD呈弥漫性浸润性阴影。 间质病变呈结节状、线(网)状浸润、界线清楚。 早期呈弥漫磨砂玻璃外观。 后期可见区域性囊性改变、蜂窝肺形成,常伴肺容积减少。 胸部CT:结节影、支气管血管壁不规则影、线状影、肺野的斑状影。 肺 功 能 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肺活量及肺总量降低,残气量减少。 早期即有弥散功能下降。 中晚期有低氧血症 低碳酸血症 。 * * 返回 返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