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8)
(对外汉语学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研究生建立跨国别、跨文化的学术视角,树立自觉的、积极的跨文化对话意识,从而能够为中外文明之间的互识、互证和互补作出贡献。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除需研习外国文学外,应同时对中外文学的发展有着系统性的把握,熟悉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文艺理论。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学生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外国语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做到能够迅速阅读外文学术文献并能用外文清楚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在学期间应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后,应成为身心健康、视野开阔、思路敏锐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够适应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文化交流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一)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用课堂教授、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社会调研与参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欧美文学
2. 中外文学关系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2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8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7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修满6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2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中英文名称
学分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学位公共课(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1
第一学期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4
第一学年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
/
/
公共选修课 I*
Optional Course I
2
第一、二学年
学位基础课(必修)
文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Literature
2
第二学期
陈勤建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
The Western Canon
3
第三学期
陈融
比较文学原理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3
第一学期
虞又铭
学位专业课(必修)
东方文学
East Culture and Literature
3
第二学期
陈融
20世纪西方文艺美学专题
Western Aesthetics of The 20th Century
3
第二学期
虞又铭
中法文学关系专题
Sino-French Literary Relations
3
第一学期
蒋向艳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1
第三学期
学院统一安排
学位专业课(选修)
专业前沿(全院指选)
3
第一学期
学院统一安排
中西文化交流名著选读
Selective Reading of Works on Sino-West Cultural Contact
3
第三学期
蒋向艳
欧美女性主义文学
Feminist Literature in Europe and America
2
第三学期
戴岚
注*:“公共选修课I”指“第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