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农村小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docx

发布:2021-03-04约5.7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PAGE 3页 共 NUMPAGES 13页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关于农村小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21年12月 二、调查地点:中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参照“2009年全国首次调查小学生上网”。) 三、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上网情况,并提出建议。 四、调查方法:学生问卷调查 五、调查对象:中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学生 许多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网络已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和生活。我于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在中岳中心小学调查我校小学生的上网情况。 六、调查过程: (一)、调查数据分析: 1、上网人数:(2009年调查)我国10岁以下网民从0.4%增长到0.9%,总数大约有300万人左右。 经调查发现,45%的学生家里有电脑;25%的学生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10%的学生上网时间在3-5小时内,65%的学生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下;30%的学生一般在家里上网,50%的学生一般在网吧上网,20%的学生在其它地方上网;85%的学生去过网吧,15%的学生没去过网吧。 2、上网情况:此调查显示,48.7%的被调查小学生在网站上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36.3%的被访小学生拥有自己的“QQ空间”。 3、触网年龄:经调查显示,约8成的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有超过四成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学习”,游戏也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67%的家长限制孩子上网玩游戏。超过半数的家长反对孩子上网聊天。网上购物遭到17%家长反对。 4、“网瘾用户”调查:有7.1%是“网瘾用户” 。另外,有 网瘾倾向的约占5.5%。“网瘾用户”更多的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 (二)、调查上网原因分析: 1、叛逆心理,逃避现实 未成年人大都涉世未深,正处于了解社会的阶段,如果现实社会让其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他们会本能的选择逃避。现在有叛逆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网络中暴力、色情和游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亲自“体验”的机会,网络游戏仿佛能给孩子现实世界不可能的一切,在虚拟网络中可以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另外,现在很多孩子浮躁、多动,特别是男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相比女生更喜欢肢体运动。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男生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男生很容易迷恋上网络。 2、教育体制,压力过大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考高中和考大学还是以分数为主,中学生由于学业紧张、频繁的考试,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很少有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安慰,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在应试教育指导下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文化课的学习,学校的课外活动不丰富,许多中学生觉得生活极其枯燥乏味,学校中的信息技术课几乎全部集中在与应用有关的方面,而对于互联网娱乐方面基本不触及,使得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在进行互联网娱乐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行为扭曲。 3、家庭教育,缺乏沟通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过分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与孩子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以打骂为主,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使孩子要么异常懦弱退缩,要么冲动粗暴,甚至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另外,在娱乐方面,社会和家庭给予未成年人的替代选择太少,除了电视,现在几乎没有其他方便有效的娱乐方式能与网络竞争。很多中学生以放松娱乐为名上网,加之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造成了子女上网成瘾。 4、社会环境,自我封闭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很多农民工到城市打工,很多家庭出现离婚现象,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父爱和母爱的缺失,生活中缺乏玩伴,孩子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孤独和不安感,从而造成性格孤僻、情感冷漠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而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当青少年的心理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会去上网发泄,从而造成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另外,现代社会的家庭居住模式,特别是封闭式的社区环境,让中学生找不到玩伴,对人际交往感到失望,缺乏必要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产生人格结构上的自我封闭,从而在网络上寻找释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5、网络优势,自由开放 互联网因其在场地、费用、内容、效果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成为大多数人群娱乐消费的重要选择。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世界一方神奇的天地,非常有吸引力,这里没有国界、没有传统隔阂、没有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