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路 第五版邱关源 第十六章.ppt

发布:2018-01-18约5.37千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回转器 2. 负阻抗变换器(NIC) NIC是一个能将阻抗按一定比例进行变换并改变符号的二端口元件,可以用晶体管电路或运算放大器来实现。 负阻抗变换器的基本特性 符号 u1 i1 i2 u2 NIC + _ + _ 2. 负阻抗变换器(NIC) 电压电流关系 电流反向型 或 电压反向型 T参数 u1 i1 i2 u2 NIC + _ + _ 2. 负阻抗变换器(NIC) 正阻抗变为负阻抗的性质 u1 i1 i2 u2 NIC + _ + _ 例 负阻抗变换器的k=1,求输入阻抗。 结论 Zi -j? NIC 1? 2? 解 j0.5? Zi 1.5? 等效网络 可以用NIC和RC元件组成的网络来实现RL 本章小结: 1.线性无源二端口的四种参数(方程) 求解方法。 2.已知的线性无源二端口的某种参数,构建其等效电路的方法。 3.多个二端口的连接时复合二端口与部分二端口参数方程间的关系。 一个无源二端口网络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二端口等效代替。 等效条件: 参数方程相同 N + _ 1 1 2 2 N + _ 互易二端口: 3个独立参数 非互易二端口: 4个独立参数 不含受控源 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Z参数 T 型电路 ?型电路 Y参数 1.不含受控源的线性无源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互易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3个独立参数 三个元件(阻抗) Z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 _ + _ 1.不含受控源的线性无源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N + _ 1 1 2 2 N + _ Y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1.不含受控源的线性无源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 _ + _ N + _ 1 1 2 2 N + _ 求其T型等效电路。 已知某二端口 解 由T参数方程: + _ + _ 已知T、H参数, 转换为Y、Z参数 若要求π型等效电路呢? 例1 2.含受控源的无源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4个独立参数 + _ + _ + _ 受控源的位置可以灵活变动 + _ + _ T 型电路 ?型电路 三个元件(阻抗)+受控源 受控源的类型、控制量、 受控量可以任意 Z 参数表示的含受控源的无源二端口一种等效电路 已知Z 参数 + _ + _ + _ N + _ 1 1 2 2 N + _ ③等效是“对外等效”;对端口内不等效。 ①二端口的等效电路模型不是唯一的。 ②若二端口对称,则等效电路也对称。 ?型 T 型 T、H参数转换为Y、Z参数 Y参数 Z参数 Y--△ 注意 + _ 一个复杂二端口网络可以看作是由若干简单的二端口按某种方式连接而成,这将使电路分析得到简化。 1. 级联(链联) P P1 + _ + _ + _ 级联、串联、并联 16.5 二端口的连接 P2 + _ + _ + _ P P1 + _ + _ + _ P2 + _ + _ 1. 级联(链联) 设 即 级联后 例 T1 T2 T3 求两端口的T 参数。 解 易求出 4? 6? 4? + _ + _ 4? 4? 6? 例 解 T1 T2 T3 4? 4? 6? 2. 并联 并联采用Y 参数方便 + _ + _ 若并联后,P1、P2仍满足端口条件 P P1 + _ + _ P2 + _ + _ 2. 并联 + _ + _ P P1 + _ + _ P2 + _ + _ 例 R1 R2 R3 R4 R4 R1 R2 R3 具有公共端的二端口,将公共 端并在一起将不会破坏端口条件。 2. 并联 3.串联 串联采用Z 参数方便 + _ + _ 若串联后,P1、P2仍满足端口条件 P P1 + _ + _ P2 + _ + _ 3.串联 + _ + _ P P1 + _ + _ P2 + _ + _ 具有公共端的二端口,将公共端串联时将不会破坏端口条件。 端口条件不会破坏. P1 P2 3.串联 二端口常为完成某种功能起着耦合两部分电路的作用,这种功能往往是通过转移函数描述的。 二端口转移函数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传递函数),就是用拉氏变换形式表示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输入电压或电流之比 。 网络函数 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电压转移函数 电流转移函数 转移导纳(函数) 转移阻抗(函数) 二端口转移函数 运算法分析前提: 二端口内无独立源,动态元件零状态。 N + _ 1 1 2 2 线性RLMC 受控源 + _ 1. 端接二端口的概念 二端口没有外接负载阻抗及输入激励无内阻抗时的二端口称为无端接二端口。 线性 RLCM 受控源 1 1 2 2 + _ + _ 即输出端开路或短路 即电源为理想电源 N + _ 1 1 2 2 线性RLMC 受控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