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

发布:2016-12-31约1.7万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今天天气晴朗,妈妈说晚上不会来了,我听了妈妈的话,想:妈妈不回来了,那我可怎么办呀,对了,要不我自己做饭吧。想着,我便去厨房准备看看有什么菜可以炒,咦,不是吧,只有一把挂面和西红柿,唉,只好做我最不喜欢吃的西红柿挂面了。 我先把西红柿洗干净,然后就… 从“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的“千手眼”,到“施无畏观自在菩萨”的“四十手眼”的简化,实际上,仍然是代表着“千手千眼”的应用。从《经》文来看,这四十手,并非是持咒的“手印”,而应是“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中的一 部分。 而《大正藏》№1064中,还有一本署… 自xxxx年春节入职,先后在解放路揽投站、人民路揽投站实习并成为一个合格的速递业务员。随着公司改革和同志们的帮助逐渐成长,在风雨里的艰辛中也体会到了本职工作的快乐。每一个客户轻声的谢谢就是最大的理解,至今还记得一位太婆拉着我的说:“孩子,歇会。”在以… 第 二 单元 《回忆童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让学生体会童年,对童年生活的产生眷恋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重点难点上给予必要的点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 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能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5、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6、练习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7、注意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边读文章边结合资料加深对文章理解;重视朗读的指导,加强小组内的合作学习。 8、继续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9、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 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课时划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第 一 课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 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教材分析 设计理念 读中感悟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配乐磁带 教学方法 读议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 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