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有关数据和试验事实生疏同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原子半径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逐步构建元素周期律
2.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进一步探讨元素性质变化的本质,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表。
【教学重难点】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粒半径的比较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碱金属和卤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同同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表现为相像的化学性质。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下如何变化?元素性质呈现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下渐渐变大。同主族元素,从Li→Cs,与水或O2反应越来越猛烈,即金属性越来越强。从F→I,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来越弱,即非金属性越来越弱。
[师]这节课我们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将连续学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新课讲授
[板书]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活动一]请学生观看1~18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并进行规律总结。
[生]第一周期除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
[?活动二]请学生观看元素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总结规律。
[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活动三]请学生观看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总结规律。
[生]除第一周期、O、F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现从+1到+7
,最低负化合价呈现从-4到-1的周期性变化。
[过渡]通过上面的争论我们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呢?我们通过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来探讨这一问题。
[板书]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活动一]将钠、镁、铝的性质试验设计为学生的分组试验,试验方案不做统一规定,要求各小组自行设计试验方案,然后全班进行沟通,最终综合总结出最佳方案并进行试验。活动中要留意培育学生的求异思维力量。
[生]结论:与Na和水的反应相比,镁在冷水中反应较为缓慢,与沸水反应加快,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和氢气。
[?活动二]探究Na、Mg、Al金属性强弱——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学生动手试验。
[生]结论:NaOH是强碱,Mg(OH)2是中强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三者的碱性依次减弱。
[总结]Na、Mg、Al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猛烈程度越来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弱。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的Na、Mg、Al失电子力量渐渐减弱,金属性渐渐减弱。
[?活动三]回忆卤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推断依据,从同主族元素迁移到同周期元素,设计方案来探究硅、磷、硫、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生]从Si→Cl与氢气化合反应越来越简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渐渐增加,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的Si、P、S、Cl的得电子力量渐渐增加,非金属性渐渐增加。
[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Na→Cl,金属性渐渐减弱,非金属性渐渐增加。
[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如何推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
[生]金属性推断依据
①原子的失电子力量。失电子力量越强,金属性越强。
②与水或酸反应的的难易程度。与水反应越猛烈,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推断依据
①原子的得电子力量。得电子力量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②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与氢气反应越简洁,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课堂小结
[师]联系上节课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及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