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 教案.docx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本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工业发展、城市与人口分布、交通运输以及俄罗斯与我国的友好关系等。具体列举内容如下: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亚洲和欧洲的分布;
2.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3.俄罗斯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点;
4.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5.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及其特点;
6.俄罗斯的主要城市、人口分布及其原因;
7.俄罗斯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
8.俄罗斯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及其合作领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通过地图等工具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2.提升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俄罗斯的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增强学生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分析俄罗斯在资源开发、工业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4.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通过了解俄罗斯与我国的友好关系,认识到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基本概念。在本册教材的前几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欧洲的其他国家,对地理事物的分析有一定的认识。
2.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国家和地区。学生在地图阅读、数据分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但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则更依赖教师的讲解。
3.学生在探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知识点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对俄罗斯庞大的国土面积和复杂的气候类型理解困难;对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够深入;以及对俄罗斯与我国友好关系的背景和现状理解不够全面。此外,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在解读地图信息时遇到困难。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俄罗斯地形、气候、工业分布等教学挂图;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学生用世界地图和俄罗斯地图。
2.软件资源:
-教学PPT;
-俄罗斯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用于展示和分析俄罗斯地理数据)。
3.课程平台: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电子白板。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案;
-在线地图资源;
-俄罗斯地理知识相关教学视频。
5.教学手段:
-讲授法;
-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地图分析;
-视频观看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地理课上学习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今天我们将走进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请大家打开手中的地图,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神秘的国度。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共同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工业发展、城市与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俄罗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俄罗斯与我国有很长的边界线,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2.俄罗斯气候特点及其影响
(1)俄罗斯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
(2)气候对俄罗斯的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和人口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3.俄罗斯自然资源与工业发展
(1)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2)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发展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4.俄罗斯城市与人口分布
(1)俄罗斯主要城市分布在欧洲部分,其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最大的城市。
(2)人口分布不均,西部人口密集,东部人口稀少。
四、课堂互动
1.小组合作: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地图和课文,分析俄罗斯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点。
2.学生展示:各小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思考讨论: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为什么工业发展却面临困难?
五、案例分析
1.教师展示俄罗斯贝加尔湖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学生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贝加尔湖这一珍贵的水资源?
六、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