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审计的变革问题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政府审计的变革问题 主讲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张龙平 教授 ZLPCALY8@GMAIL.COM 引言: 从一个实体(ENTITY)的 Accountability(受托责任) 说起: 1、会计(记录和报告Accountability) 2、财务(执行和增效Accountability) 3、审计(审查和评价Accountability) ●不同受托责任需要不同的审计组织来审计和评价 ●做会计,做财务,做审计,哪种工作好? 按审计主体可分3类审计组织: 1、政府审计(或国家审计X)—《审计法》 人民→政府←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署、审计厅、审计局) (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2、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社会审计X)—《注册会计师法》 财产所有者→企业管理者←会计师事务所(CPA) (社会公众是CPA唯一的委托人) 3、内部审计—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企业管理上层→企业管理下层←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 ●两类受托责任和委托代理关系: A、两权分离(1、2) , B、管理分层(3) 。 ●审计目的: 降低信息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推荐:相关国内网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www. audit . gov . cn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www. cicpa . org . cn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www. ciia . org . cn 我国政府审计专题报告: 1、主要特点 2、发展历程回顾 3、总体评价 4、变革的动因 5、变革的设想 1、 政府审计的主要特点 1.1 强制性 1.2 无偿性 (影响审计风险责任的承担方式) 1.3 委托人的特殊性 (广泛性、抽象性和间接性) 1.4 审计对象的确定性(属地原则) 1.5 官办或公办(受国家和政府的强影响) 2、发展历程回顾 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机关(27年)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 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 1985年8月,发布: 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 1988年11月,又发布: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1995年1月1日起,全国施行:《审计法》 2006年2月28日修正发布:新《审计法》 3、 总体评价 3.1 成绩是主要的、很巨大 3.2 问题是根本性的、严重 总体结论: 我国政府审计处于初级阶段 4、变革的动因 近10多年来,我国与政府审计相关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即审计环境)发生4个重大变化: 重大变化1: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日益加强 →“权利”政府正在向“责任”政府转变 重大变化2: 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 →强调对官员经济责任的审计 →强调对政府管理绩效的审计 →强调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等 重大变化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明确审计机关的事权范围与工作目标 →明确与CPA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等 5、变革的9个设想 (一)政府审计的领导体制问题 现状:我国实行行政型、双重领导体制(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 缺陷:本级政府行政干预过度、过滥。成为政府的工具。 竟公然宣称“为政府服务,让政府满意”。 问题:●损害国家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违背国家审计的3大真谛(aci真谛): (accountability、creditability、integrity) 责任感 可信度 公正性 改进:●应当逐渐向立法型过度 西方:●叫“政府审计” Governmental audit,就是审计政府。 ●美国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旧GAO)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新GAO) (二)审计人员与经费问题 1.审计人员和经费的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