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化学《空气》课件全解.ppt

发布:2017-01-23约3.71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活泼)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气包装 冷冻剂 超导试验车 保护气 制氮肥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谜 语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打一物质)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发现 最初人们以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其中有氧气和氮气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体氩。后经许多科学家的实验和探究得出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还含有氦、氖、氪、氙等成分。 (1)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拉瓦锡实验的原理:   汞 + 氧气 氧化汞 (银白色) (红色) 加热  氧化汞 汞 + 氧气 HgO Hg O2 加热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测定氧气实验装置 红磷 集气瓶 燃烧匙 止水夹 导气管 烧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1.实验步骤: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夹紧弹簧夹; 3)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4)待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时,打开弹簧夹 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two、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 2、等到燃烧停止,冷却后,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瓶内空间的1/5。 P O2 P2O5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原理: 红磷 + 氧气 现象 分析 ①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后,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瓶内空间的1/5。 生成白色P2O5固体小颗粒,耗去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 [实验2-1]P27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问题与思考: 1、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 A.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使集气瓶炸裂。 B.吸收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同时降温。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在伸入集气瓶中要迅速?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部分空气会受热逸出(扩散),(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大于1/5)。 3、为什么要冷却后才打开止水夹? 因为温度高时,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大,而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从而造成实验结果偏小 4、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性质?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N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2.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2)装置漏气;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练习 2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足量),将玻璃容器固定好(见下图,固定装置已省略),放在盛有80 ℃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如图进行实验,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