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暴力犯罪是我国监狱管理最为基本的三种犯罪类型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及
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典型犯罪形态。由于其暴力手段的凶残性与危害后
果的严重性,暴力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情况,给社会公众造成了很深的恐
惧感,降低了社会公众的生活安全感。暴力犯罪包括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强
奸罪等常规意义上的罪名,并且我们在对暴力犯罪进行研究分析的界定时就是
基于刑法规定的类型和罪名,这也符合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日益突出,贫富差距的扩大和
犯罪诱因的增多导致我国暴力犯罪随整体犯罪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经过多年的
努力,2002年以后我国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犯罪形势稳定,社
会治安状况趋于平稳,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有所下降,人民安全感
明显增强。这些一方面是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实行良好社会政策的结果;另一
方面是我国加强社会管理,加大犯罪控制与预防的结果。但是自从全球经济危
机之后,我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种犯罪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当前暴力犯
罪趋势有所抬头,暴力犯罪事件频发,局部地区甚至发生了专门杀伤中小学生
的暴力犯罪,遏制暴力犯罪刻不容缓。因此,必须加强对暴力犯罪的研究,本
文从暴力犯罪的概念、现状、原因及对策着手,逐项分析,通过例证与实证相
结合的方式,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犯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暴力犯罪进行管中
窥豹式的研究,借以抛砖引玉,以求引出同仁们对于暴力犯罪更合理的防治对
策。
全文共分 4 章。第 1 章是暴力犯罪概念概述。首先,开篇引入众多学者对
暴力及暴力犯罪的概念及分析成果,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对于这两个概念的主要
研究成果,并加以比较分析得出这两个概念的大致特征;其次,通过对概念的
分析和成果的介绍得出对暴力犯罪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给其一个抽象严格的定
义,因为抽象的定义并不能准确反映暴力犯罪的本质特征,必须和具体的情景
结合起来研究才能透彻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前人成果的借鉴和分析引申出笔者
I
个人认为的反映暴力犯罪本质的几个特征属性,即行为方式、行为人、严重危
害性、具有目的性、刑事违法性等基本特征。
第 2 章是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数据是反映现状的最好方式之一,本章从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中引入的权威数据开始论述我国内地暴力犯罪的现状,
查阅了公安部网站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加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内地暴力犯罪的几个特点,即 09 年之前呈下降趋势,09 年
之后大幅度增长、严重恶性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群体性暴力犯罪日益增多、弱
势群体暴力犯罪仍然比较突出,高素质、高文化水平人暴力犯罪有所上升。对
于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则更多的运用了统计学原理,从官方网站搜集到权威的
数据并对从官方网站搜集的权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制作了直观图,然后得
出结论,总体形势上香港和澳门地区目前社会治安良好,暴力犯罪案件一直处
于低发状态。
第 3 章是暴力犯罪的原因。暴力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本章从暴力犯罪的
内因和外因分别入手,认为暴力犯罪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内因处
于基础地位,从犯罪个体角度出发,对前人研究的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成果加
以介绍,生理和病理因素一般是先天性的,而心理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在后期社
会的认识中逐渐形成的,同时心理因素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的心理变
态或者是心理障碍,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从而认定暴力犯罪主要是犯罪个
体在正常心理状态下的一种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由
生理、病理及心理变态引发的暴力犯罪则只是一个较小的因素。其次,外因在
引发暴力犯罪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简单的介绍了下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认为自然环境在暴力犯罪的类型上也有各自不同的作用,然后着重介绍了广义
的社会环境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亚文化因素、家庭及学校教育因
素等,通过对经济因素譬如贫困引发的财产性暴力犯罪、政治因素如具有政治
目的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等进行分析比较,对四种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阐述,因
为它们在影响暴力犯罪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上通过对暴力犯罪内外因
的具体分析,能够更加清楚暴力犯罪的产生机理,以期引申出比较合理的防治
对策。
第4章是暴力犯罪的对策。通过前面对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原因的介绍,
对暴力犯罪及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