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腐朽为神奇——Photoshop中滤镜的使用》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12-18约1.8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腐朽为神奇——Photoshop中滤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学校 海南中学 执教教师 吴爱锐 课程内容 化腐朽为神奇——Photoshop中滤镜的使用 课程学时 1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初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海南出版社海南省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附加的校本课程内容。 滤镜的使用是对前面图像处理技术(图像拼合等)的一种提升。滤镜的神奇效果能有效提高学生对Photoshop等软件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进行主动创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情感: 通过自由创意环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滤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2、利用滤镜对图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根据对图像的创意,选择合适的滤镜。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素材库,教师自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进行演示,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优美、生动的画面,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学、做、说。 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Photoshop滤镜的概念,种类以及Photoshop滤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观摩法:通过观摩优秀的滤镜作品,提高学生对滤镜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 任务驱动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学会利用滤镜进行图片处理。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网络教室管理软件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创作素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3分钟) 展示作品,情境创设,演示操作,展示课题 有奖竞猜活动(展现一张抽象图案,让学生猜图案的原型)。 操作演示利用滤镜对圆形进行变形的过程。 展示课题《化腐朽为神奇——Photoshop中滤镜的使用》。 师: 呈现图片,创设情境,操作演示。 生: 参与竞猜活动,观看老师操作。 1、有奖竞猜活动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2、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看到滤镜的神奇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 多媒体课件 呈现案例 操作体验 (7分钟) 讲授滤镜的概念。 展示优秀的滤镜作品。 体验滤镜的使用。 师: 1、讲授滤镜的概念。 2、展示滤镜作品。 3、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体验。 生: 1、观摩滤镜作品。 2、操作任务,体验滤镜。 1、观摩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滤镜的神奇。 2、通过任务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 创作素材 集体创作 巩固技能 (8分钟) 1、《中华魂》的创作。 2、总结利用滤镜进行创作的一般过程。 师: 1、引导学生进行《中华魂》的创作。 2、总结利用滤镜进行创作的一般过程。 生: 1、进行《中华魂》的创作。 2、聆听老师的总结。 1、《中华魂》的创作能让学生体验创意的重要性。 2、让学生对滤镜的创作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创作的质量。 创作素材 自由创作 个性发展 (10分钟) 对学生分组,布置小组任务和要求。 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老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 师: 1、展示创作的任务,讲解创作的要求。 2、发放纸质材料(包括参考滤镜),便于学生记录创作过程。 3、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监督。 生: 按照要求,对特定的图片进行自主创作。 1、为学生提供参考滤镜,能缩短学生找到合适滤镜的时间,提高创作的效率。 2、让学生结合自己对图片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滤镜进行创作,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创作素材, 创意交流 师生共评 (10分钟) 学生汇报自己的创意,师生共同评价和交流。 师: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交流。 给出自己对图片的创意。 生:汇报自己的创意,开展自评和互评。 通过汇报和评价,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创意,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作品 课堂小结 深化提高 (2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展示PS教程网址和截图。 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生:观看老师的总结。 总结所学知识。 为学生课后的拓展和提高提供参考。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九、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形式:作品操作,师生共评。 评价内容:对滤镜的合理选择,图片处理后的视觉效果。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