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总说明(变更设计2013).doc

发布:2016-04-23约1.55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总 说 明 书 嘉峪关市68213部队出口道路建设工程位于甘肃省市境内线长3.1km。 主要技术指标表 路 段 等技术指标 级 技 术 标 准 实际采用值 计算行车速度(km/h) 路基宽度(m) 行车道宽度(m) 停车视距(m) 一般最小半径(m) 极限最小半径(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最大纵坡(%) 路基、涵洞设计洪水频率 1/25 小桥设计洪水频率 1/25 桥面净宽(m) 净7.0 +2×0.5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级 公路级 变更后的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土方62470m3;纵向排水56m计10.58m3;仰斜式路肩墙长200m,456.0 m3,电焊网隔离栅长200m;新建盖板涵12道,长120.75m,新建铸铁管涵5道,长151m;新建复合式过水路面长50m;标志牌4块,道路交叉1处。总投资1025.534万元。 三、原有公路情况 路线所经地带多为戈壁滩,均没有固定路形,路基就地爬行,行车时需择路而行,路面坑洼,道路路况极差,坦克训练时,前车不见后车,训练困难,通过民用公路时无安全警示标志,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部队建设和训练,也给沿线居民的出行、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急需进行建设。 本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路况差、通行能力低 本项目现有的公路均穿过戈壁荒滩,无固定路基,行车时需择路而行,路面坑洼不平,行车颠簸,尘土飞扬。 2、全线无排水设施 本项目区路线所经的地势低洼地段及漫流地带均无防护和排水设施,雨后线路中断,路线晴通雨阻现象时有发生。 3、.缺少交通安全警示标志 全线未设立相应的交通标志及安全警示标志,特别是在通过现有公路和其他通道时,存在行车安全隐患,不能满足安全行车的需要。 四、公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段,东距省会兰州740km。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西连石油城玉门市,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金塔县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地处北纬39(37(~(50(,(49(~(31(。m之间m之间,城市中心海拔1462m。境内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面积为2935km2。地处大陆深部,属于干旱荒漠自然景观地带。辖区略呈平行四边形,东西较长,南北稍窄,西南高,东北低,自然坡度13.3‰。南为文殊山及祁连山北麓,北有黑山和后墩山,中为酒泉盆地西缘(有不少为戈壁)。各类地形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为:山地约占40%,戈壁约占32%,盆地可耕地约占28%。戈壁分布于海拔1500~1800m之间,绿洲分布于1430~l700m之间。 1、地质、地貌 (1)地貌 本项目公路沿线主要为祁连山北麓黑山小型沟谷冲出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山前扇形戈壁平原,自然坡度约1.3%,滩上遍布大小冲沟,深度在0.2~1m不等,宽度在0.5m~10m之间。主线终点一带是断山口河的河滩,为典型的山前冲积扇形地貌,河道宽度在150m~300m之间,与河岸的高差在1~3m之间。 (2)地质 拟建项目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与祁吕系西翼反射弧的衔接部位。区内自前震旦纪—喜马拉雅构造旋回,都显示了不同的构造运动,沉积了不同时代的地层系统,出现了不同期次的各种浸入岩,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形态。 本项目沿线为第四系所覆盖。该项目区域自第四系以来沉积巨厚的松散堆积物,为洪积、冲积成因,物质来源于祁连山,粒度变化自北向南由粗变细,以冲积砂砾碎石、亚粘土为主。 (1)上更新统Q3al+pl 分布于路线起点至黄草营7队及支线1、2的终点一带,上部多为薄层冲积砂质粘土所覆盖,下伏洪积相卵石层,层厚在10m以上。岩性为灰色卵砾石层,中密、干燥,卵砾石未经胶结,其间充填砂砾,成分以砂岩及石英岩为主,卵砾石磨圆度、分选性较好。 (2)全新统Q4al 分布于黄草营7队以南一带,岩性为薄层的亚砂土、粘质砂土、砂砾石等。 2、气候 嘉峪关市辖区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其特点是:日照长而强烈,降水少而蒸发快,多大风且温差大。 (1)日照 嘉峪关市属长日照区,全年日照总时数3000.2h,日照率为69%,各年相差不大。每年5~7三个月日照时间最长,12月份日照时间最短。嘉峪关地区太阳辐射年总量609.20kJ,年光合有效辐射298.3kJ(表2)。 表2 嘉峪关市各月太阳辐射量和光合有效辐射量 单位:kJ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太阳总辐射量 31.0 36.4 45.2 59.4 68.2 69.9 69.0 66.9 55.6 47.3 32.6 27.6 609.2 光合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