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历史材料分析题.doc

发布:2017-01-04约1.16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二历史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①???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 ②??? 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陈独秀 ⑵陈独秀为什么拥护二位“先生”?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为了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进行斗争。 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则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3、列举: 湖北织布官局 汉阳铁厂等 陈独秀《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等 4、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5分) (2)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4分) (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7分) (4)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简答: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新文化运动 李鸿章、张之洞等;康有为、梁启超等;孙中山、黄兴等;陈独秀、李大钊等 ③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或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 6.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文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6分)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的第二、三阶段中任选一名领袖式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说明他为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了改变中国的“不足”作出了哪些努力?(9分) 戊戌变法 孙中山 辛亥革命 7、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是由清王朝内部的部分官僚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起止时间是什么?(2分)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4)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4)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10分) (5)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3分) 8. (10分)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①?材料中的口号出自哪次运动?发生在哪一年?(4分) 1919年 4分) ③?从这两则材料中你看到中国人民的哪些精神?(2分) 9、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