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分析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上、下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故循礼者不足多。”孝公说“善”。以卫鞅卫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19分)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2分)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1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一次著名的变法?(2分)
(4)该变法的时间和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5)该变法有什么作用?(3分)
(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哪像对后世影响深远?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5分
2、读《都江堰现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工程,是当时国蜀郡太守江中游主持修筑的年来一直造福于民。(2)请将“岷江”“内江”、“外江”填在图中相应的框内。
请回答:(1)图一人物是谁?他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图一人物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他的先祖为他创造的良好条件,请列举两例为他成就伟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3)图二和图三反映的是图一人物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哪些措施?简单说说图二措施的好处。
(1)汉武帝首次召见董仲舒,这次召见董仲舒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汉朝的统治方略。董仲舒给汉武帝上奏的巩固汉朝思想大一统的建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卫青首次出征匈奴,最后取得了什么战绩?和他一同取得如此战绩的汉代另一名将是谁?
(3)淮南王刘安野心勃勃,意在脱离中央自立。对于像淮南王刘安这样的地方诸侯,汉武帝是如何应对的?
(4)为了维护汉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其他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5)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请说说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5、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
?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1分)
?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2分)
?
6、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8分)
?
? 请回答: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2分﹚
答:?
?
?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2分﹚
?答:
(3)人口南迁徙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2分﹚
?答:
?
?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2分)
7、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8、材料分析体、《北魏孝文帝像》,回答问题(14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这段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他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内容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文学家 皮日休。
⑴运河两端:A. (地名)B. (地名)?
运河四段:? C. D.
E. ??F.
⑵这句话说的是一条什么河?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2分)
⑶开凿这条运河的目的是什么?﹙2分)
(4)、这条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2分)
10、( 10分)
(1)请分别说出图A、B的人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2)两幅图中的人物在对外文交方面分作出了什么贡献?
(3)根据对他们事迹的了解,请你谈谈成功者应具
材料二: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