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盐城高考考场安排.doc

发布:2016-12-28约1.02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盐城高考考场安排 篇一:2016年高考考务组工作日程安排表 2016年高考考务组工作日程安排表 考务总负责人:明庭友 2016年5月31日 注意:1、7、8日两天早上、下午到位时间分别为7:40、1:40;食堂有早晚餐提供; 2、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帮助; 3、6月3日、4日、5日下午原则上休息,保持电话畅通,保证随叫随到。 4、其它未尽事宜,本组成员共同协商解决。 篇二:2016年高考(190)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2016年高考(190)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至晚年,往往会 于回忆之中,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靠回忆活着的人,确已缺少了创造的活力。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有 的。回忆往往是人生驿站上的回眸。你 ,可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使其少走弯路。 A.沉迷 缺憾 追根究底 B.沉溺 缺憾 追根溯源 C.沉溺 缺失 追根究底 D.沉迷 缺失 追根溯源 2.下列句子中,没有浯病的一句是 (3分) A.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B.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C.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 的自我纠错力限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D.费新我左手书法与通常习见的右手书法在用笔、结体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使欣赏者产生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审美感受。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 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 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 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 这一切并不重要 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 A. B. C. D. 4.下列句中古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经历,结果,有的峰回路,收获硕果;有的则山穷水尽,无功而返。 B.在莎翁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富有时宾朋盈门,破产后朋友云散。古今以利相交的例子太多了,真可谓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C.趁着年轻,当有为时应有为,否则,到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老暮之年,你只能惭愧地告诉后人一个个反面的教训,而没有正面的经验。 D.为人父母者身教重于言救,身教’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行动的力量远大于语言的力量。 5.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是再精美的艺术晶,也需要衬托方显其美丽。 B.很多艺术品初看很精美,但缺乏耐久的艺术魅力。 C.人总是羡慕他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后却不懂得珍惜。 D.环境和心境发生了变化,审美也会随之发生 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曾巩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钅斤,大父,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