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旄镇小学2011—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白旄镇小学2011—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山东省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升全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速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依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临沂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临沂市2011—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临沭县2011—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制定《白旄镇小学2011—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培养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一标准、科学规划。各学校要按照我镇发展目标,立足实际,统一标准,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逐步缩小校际教育信息化差距。
2、集中建设、资源共享。以县教育信息化中心建设为重点,镇教委将根据上级要求集中建设本区域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防止重复建设造成的投资浪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加强网络管理,实现软、硬件同步发展。整合教育信息资源,促进资源开发和应用,实现资源共享。
3、着眼长远、适度超前。以适应教育及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以富有前瞻性的眼光、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以应用促建设,边应用边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总体目标
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建好白旄镇教育资源站点,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与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立较为完善的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向社会开放网上教育信息资源,初步形成全社会终身学习体系,使我镇教育信息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1、数字化校园建设。到2015年,全镇各小学皆争创为临沂市数字化校园,全镇平均生机比为12:1,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设达到1人1机,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全镇90%在规定年龄内的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考核。
2、网络建设。一是全镇各小学皆加入临沭县教育城域网。通过全县城域网,达到资源共享。教委与各校、校际之间实行电子网络联系,做到文件、数据网上传输,不断完善全镇教育电子政务、视频会议和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初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和学校办公自动化。二是学校网络建设。各学校进一步加大以计算机配备及网络建设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工程建设力度,实现中小学较高层次的“校校通”。三是教育博客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镇教育博客开通率,争取到2015年实现人人有博客,人人参与网络教研。
3、资源建设。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形式活泼、使用方便的信息资源和相应的软件支持是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一是充分利用县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资源,提高共享资源利用率。二是校园网资源建设。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网上主页,大力加强校园网资源的开发建设,建设依托临沂教育资源网的中小学信息资源库,既要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辅助资料、优秀课例、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和素材,又要为学生提供优秀教师的教学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级教育资源中心库,进行链接或移植转化,为学校师生服务。
4、队伍建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要把信息技术纳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分层分级抓好我镇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应用、开发、管理、学科教学四支队伍建设。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应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科教学及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及探索性学习;60%的教师能够比较熟练地自主开发设计多媒体课件和制作网页,能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研究活动;各校有1-3名网络管理专业教师,能熟练掌握网络硬件的结构原理,掌握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切实抓好学校网络管理、开发和应用工作;通过上岗培训、在职进修、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学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