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17讲中药的用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学第17讲中药的用法
第十七讲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
各论概述
下面介绍第六章的第四节,也是总论的最后一节,就是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里面,教材上介绍了四个问题:第一就是给药途径;二,应用形式;三,汤剂的煎煮方法;四,服药方法。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是供大家参考的,不作为考核的要求。因为这两个问题对于中医专业的同学来讲,今后《方剂学》当中还要介绍,因为任何一个方它都要制成一定的剂型,通过一定的渠道让它进入人体,所以给药途径和应用的形式与《方剂学》的关系相对于《中药学》来说它更密切一些。对于中药专业的同学来讲,《中药制剂学》要详细地从理论、实践都要系统的学习,因为《中药制剂学》严格说来,它既是一个医科,又是一个工科,是医工结合的一门学科,它在这里面对于制剂的很多问题都有详细地介绍,用不着医生在临床上来考虑这样的一些问题,那么之所以要在《中药学》当中又有这样两个部分,就是我们在前期在先于方剂学习中药的时候,要涉及到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所以我们还是把它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
第一个,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主要就是研究药物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人体?因为除了极少数的药物是局部在人的体表可以发生作用以外,比如说有的皮肤有寄生虫,在皮肤要杀灭寄生虫的这种杀虫药,可能不需要进入人体,除了这样少数的情况以外,一般的药物都必须进人体以后,经过人体的作用才能够产生相应的医疗效应,所以给药的途径主要就是来研究药物怎样进入人体的途径的这样一部分的内容。从传统的药物来讲,中药最多的是口服,所以口服就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给药的途径,经过消化系统这样子吸收,服用了以后吸收,这样进入人体。除了口服以外,在中药当中很多也局部应用,比如说体外,皮肤用药,通过皮肤的吸收,有的药物也能够很好的进入体内,尤其是一些芳香的药物,或者皮肤在破损的情况下,更多的药物都能够顺利的通过皮肤进入人体,这个也是中药很常用的一个给药途径。除了皮肤以外,比如说一些孔窍的粘膜,中药传统也有这样的给药途径,比如说通过鼻腔、通过眼(一些眼药、滴鼻的药),另外通过阴道、直肠,通过肛门由直肠来吸收,这样的给药途径在传统里面都有,张仲景的时候就有了,比如说蜜煎导,就是通过肛门由直肠来给药治疗肠燥的便秘,阴中坐药就是通过阴道给药,很多的眼药通过眼来吸收,另外滴耳的、滴鼻的,另外还有吸入,一些芳香的气体性的一些药物通过鼻腔的吸入,另外舌下含化,等等,这些给药的途径都有,而且历史也比较悠久。就是和现代的给药途径来讲,就是没有注射,肌肉、皮下,或者穴位,或者静脉这样的通过注射的方式给药,这个当代是一个发展,也就是说受西药的给药途径的影响,中药现在也有很多的注射剂。
应用形式,主要就是讲的对剂型的选择。任何一种药物,任何一种给药途径,那么都必须把它制成一定的剂型,然后才能够使用于患者,才能够真正谈到药物的应用。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了,剂型的选择有的是药材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它适合于某些剂型,不适合某些剂型,另外病证的一些特征也对剂型有特殊的需要,比如说一些急性病,注射剂发挥作用就非常快,它适合于急证的一些治疗,所以(有)这个两个方面。我们在学《中药学》的时候,可能只是学到有一些药物的时候,要求大家要掌握这个药它是不能作汤剂的,因为它的有效的成分不能溶于水,传统一般只作为散剂,常常在考试当中也是一个考核点。象这样的一些内容,在我们要学的药物里面尽管不多,但是它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为了便于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将)给药途径和应用的形式作简单介绍。这两个问题它有紧密的联系,有的剂型它只能通过某一个渠道,比如说注射剂,它只能通过注射的途径来给药,但有的剂型并不是,所以它又有区别,比如说汤剂,它可以通过口服,汤剂煎好以后也可以局部,比如说薰洗,可以浸泡,可以外涂等等,它就有多种的这种途径可以使用汤剂,所以它这两者之间又是有区别的。这是关于前面两个问题。
下面相对的重要的是后面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在教学大纲里面都是要求熟悉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汤剂的煎煮方法,因为现在我们的临床医生在门诊的时候,或者在医院住院部开药的时候,处方可能不完全是作汤剂,但是开的如果是中成药,中成药已经有药厂生产,只需要按照品种的说明书,患者自己就会用,所以没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医生向患者或者他的家属交待,但是汤剂就不然,因为我们现在中医在门诊上,大量的处方还是使用汤剂的,在汤剂的时候这个汤怎么煎?用多少水?这样等等的一系列问题可能是每一个新就诊的患者都常常要问医生的,医生必须有这方面的一些常识,要给病人交待清楚,因为煎煮是否得当,往往也会影响到临床的疗效,所以为了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些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医师在临床上不可缺少的知识点。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在这一节里面相对的比较重要的就谈汤剂的煎煮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