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高中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新人教版必修1讲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要点一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1)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2)一个物体受另一物体作用力的同时也一定给另一物体力的作用. 如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同时地球也受着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地球和地面上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有的同学误认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由于重力的缘故受到了桌面给它的向上的支持力,故重力是作用力,支持力是反作用力. 辨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产生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是相互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是其反作用力.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其反作用力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要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 1.定律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F=-F′. 3.对定律的理解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关键是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五性. (1)反向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反映了力的矢量特征,也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先后之分. (3)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例如,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4)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在两个物体上都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这两个作用效果是绝对不可抵消的. (5)无关性:只要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存在上述关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形状和运动状态无关.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 (2)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只解决了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反映了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4.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异体、共线、反向、等大、同性、同存”,而平衡力是“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点,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还可以看它们是不是相互作用产生的. 有的同学误认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这两力一定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辨析:一对力是否为作用力、反作用力关键是看这对力是否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相同性质的力,不能仅由大小和方向来判断.如:物体A、B受两个力而静止,力F、F′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不是A、B相互作用而产生,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要点三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的理解 1.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一般先分析重力;再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然后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处逐一进行分析;最后是其他力. 3.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隔离法在受力分析时要灵活选用:①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②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4.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3)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 ①对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 ②画每个力时不要求严格按比例画出每个力的大小,但方向必须正确. (4)检验,防止错画力、多画力和漏画力. 5.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 (2)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 (4)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5)分析一个系统的受力情况时,注意区分内力和外力. (6)如果一个力的方向不易确定时,可先确定该力的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