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2T 3269-2017 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保存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19约1.26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65.020.01

B08

备案号:54538-2017

DB32

江苏省地

方标准

DB32/T3269—2017

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保存技术规程

Technical

Technicalregulationonwarehousingofcropgermplasmresources

2017-07-01发布2017-08-01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I

DB32/T326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银、颜伟、杨欣、许大光、张仙义。

1

DB32/T3269—2017

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保存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保存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正常型种子的中期保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T3543.6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正常型种子normalseeds

种子可以干燥至低含水量而不会受到损伤,且耐低温贮藏的种子。这类种子的贮藏寿命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和贮藏温度的下降而延长。绝大多数农作物种子都属于正常型种子。

3.2

种子生活力seedvitality

种子在适当条件下能发育成植株的一种能力,一般用发芽率和发芽势计量。

4内容与工作程序

种子入库包括接纳登记、查重去重、清选、生活力检测、库编号编码、干燥、包装称重、入库保存等。工作程序见图1。

2

性状描述接纳登记基本信息查重去重管理信息种子清选DB32/T3269—2017

性状描述

接纳登记

基本信息

查重去重

管理信息

种子清选

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种质库管理数据库

纸质资料档案管理

生活力检测

库编号编码种子材料流程信息资料流程

库编号编码

种子干燥

种子包装称重

入库保存

图1种质库种子保存工作程序

5入库

5.1种子质量和数量要求

送交种质种子的数量、发芽率需达到附录A.1的要求。种子质量与包装需满足下列要求:

a)种子应是当季繁殖,种子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干处理,送交时种子含水量应小于或等于13%。

b)种子要清选干净,去除破碎粒、虫蚀粒、无胚粒、杂粒等,杂质不得超过2%。

c)种子无明显病虫损害,未受损伤、未拌用药物或无包衣处理。

d)送交或邮寄种子时要妥善包装。每份材料袋内应有标签,标明种质名称、供种单位编号,在袋的外部也应有对应的标识。包装要结实牢固、防漏、防潮、防混杂、防散包。

5.2接纳登记

接纳登记是指种质库获得种质材料时,根据种质材料的信息资料及种子袋上的编号进行核对,并对其进行质量和数量的初步检查和基本信息的登记过程。

送交种质材料的单位或个人需要提交完整的入库材料(见附录B),包括种质资源入库申请表、基本信息表、性状描述信息表及入库种子。种子袋上的编号和基本信息表必须一致,对于种子袋上编号和基本信息表不一致的种子,应退回供种者。对于邮寄或托运来的种子,首先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受潮。

3

DB32/T3269—2017

对包装破损出现混杂的种子,应及时联系供种单位重新补寄。对受潮的种子要及时烘干,对有害虫、净度低于95%、明显霉变破损的种子,应退回供种者。

基本信息登记内容包括种质的国家统一编号、原保存单位编号、种质资源名称、学名、原产国、原产省、原产地、来源地、供种单位、联系人、种子数量及发芽率,以及任何对贮存有帮助的有关生理学信息。

对符合入库要求的种子,给提供者开具种质资源接纳收据(见附录B),注明作物种类、接收份数、接收日期等。对缺少基本信息和具体性状描述信息的种子,不予接收。对接纳后不能及时进行入库处理的种子,应暂时存放在预储库(15±2℃)中。

5.3查重、去重

查重内容包括两方面:①检查新接收种质材料与种质库已保存种质之间是否有重复;②检查新接收的同一批种质之间是否有重复(也称自身查重)。对已保存的种质,不再重复入库。

查重方法主要是将新接收种质“原保存单位编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