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2009版).xls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类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2009版)
学分
开课
学期
应修
学分
备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16]00004005[6]00004008
军事理论16924003计算机文化基础
军训
企业管理
物理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
专业课0209401202074020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已计入毕业设计特种焊接技术02094905
?2
?40
?36
合计
(三) 人文素质选修课(6学分)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课程名称材料类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2009版)
形势与政策教育2
形势与政策教育3
形势与政策教育4
形势与政策教育5
形势与政策教育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4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5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7
2周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大学英语4
体育2
体育3
体育4
高等数学A1
高等数学A2
3周
1周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
人文素质选修课
创新教育学分
学分
学时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艺及设备设计、科技开发、材料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通过成分设计与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4、具有材料的设计、选用及正确选择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初步能力;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子与电工、英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6、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设备的初步能力;
7、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 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
计划学制四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77学分(不包含形势与政策教育、军训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55(56)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3.5(12)学分,集中实践环节27学分,专业选修课程9(10.5)学分,人文素质选修课6学分,创新教育2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公共课: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学实验、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材料热处理、计算材料学。
方向主干课:复合材料、材料腐蚀与保护、功能材料(方向Ⅰ);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方向Ⅱ);热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磁性材料等(方向Ⅲ)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公共课: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学实验、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分析方法、元素化学、热工基础及设备、粉体工程及设备、材料制备与合成。
方向主干课:耐火材料工艺学、陶瓷工艺学(方向Ⅰ);水泥工艺学、胶凝材料(方向Ⅱ)
五 课程设置:
(一) 必修课程
分类
课程编号
总学时
实践学时
上机学时
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112804013
公共基础课(续)128040150000400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
[5]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2.5]
[40]
[8]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