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和组织发展期中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關係與組織發展期中報告 學校公關與危機處理 指導教授:黃惠慈 班 級:教研一 報 告 人:梁雅萍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七日 壹、前言 面對全球化、國際化,現今學校教育的發展有賴學校內外與整體環境的良性互動,透過各種管道進行多向溝通,以獲得家長、社區、社會大眾及新聞媒體的認同,藉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塑造學校形象,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學校並非永遠可以安穩平順,一次危機的處理不當,可能造成辛苦建立形象催毀泰半。校園危機無所不在,亦無法避免。重要的是,學校在面臨危機時如何運用良好的公共關係,有效的溝統與處理,並善用資源以獲得即時的協助,化危機為轉機。 貳、校園危機管理 一、校園危機的意義 危機的意義 依照Gilliland and James(1993) 的論點 「危機」 包含了五個層次的意義,說明如下: (黃德祥,民86) (一)危機就是個人面對無法應用慣常的方法去克服的障礙,因而導致個人的解組或煩亂。 (二)危機會對個體之人生目標產生危害,同時個人也無法透過各種抉擇或行動加以解決。 (三)危機之所以稱為危機,乃因個人知道在此情境中難以做反應。 (四)危機是個人困難與困境,使個人難以掌握自己生命或生活。 (五)危機是個人遭遇挫折所產生的解組或人生劇變所形成的高度壓力。 校園危機的意義 林素華(2002)認為係以發生於校園內外,可能對學校師生的心理或生理造成傷害之緊急事件,無法依一般作業程序處理,可能對學校組織或成員間產生心理及生理上嚴重的威脅,而須在有限的時間下做出快速有效的回應。 校園危機會有幾個共通的要件或屬性: (一)地點:不限定在校園內或校園外。 (二)主體:與校園內、外相關之人、事、物或環境均屬之。 (三)狀態:緊急、突發、混亂、威脅。 (四)影響:造成校園內師生生理或心理之傷害及威脅,嚴重時甚至影響學校的運作。 二、校園危機的特性 危機的特性 (一)起始上:突發和不可預知。 (二)歷程上:帶來緊張和壓力。 (三)範圍上:發生及影響範圍,無法精準的預估。 (四)策略上:慣常處事方法是無法解決。 (五)結果上:處理的適切性,引發不同的結果。 三、校園危機的種類 校園常發生的危機有來自外力的干擾,也有出自於學校或學生本身的問題,大約可歸納成下列各大項 : 1、天然災害 : 水災、火災、風災、地震。 2、校園公共安全 : 公共設施、建物、體育器材、實習或實驗物品、電、瓦 斯、工地安全等。 3、管教衝突 :體罰、師生關係緊張等。 4、校園暴力 : 霸凌、破壞、抗爭、偷竊、恐嚇、勒索、綁架、性犯罪、性騷擾、兩性不平等、鬥毆等。 5、毒品侵蝕 : 濫用藥物,非法特有藥物或販賣禁藥。 6、校園自我傷害 : 自閉、自殘、自我傷害、自殺身亡。 7、偶發事件 : 交通事故、山難、溺水、運動傷害、實習、實驗受傷、 食物中毒。 8、兒童及少年保護事件(18歲以下) : 深夜在外遊蕩離家出走三日內、遭遺棄或身心虐待逃學蹺課、中輟等。 9、外力介入 : 黑道介入、民代介入、尋仇、干擾滋事等。 10、財務問題:工程不當發包、不當挪用學校財務、職員倒會。 11、人員聘任問題:教師聘任不公、不適任解聘。 12、其他事件:例如學校行政問題等。 由以上可知,校園危機是有可能隨時發生在校園中的任一角落任一時刻任何一個人。若處理不當,校園危機更會漫延至校園以外,成為社區或社會問題。因此,校方是否洞察事件之危險性及危機中隱而未見之問題,把握時效,適時處理得宜,使損失及傷害降至最低。 四、校園危機事件的成因 校園內外所有人、事、時、地、物,甚至領導不當所產生之危機,若以危機事件發生之狀態的分類大致可分為意外、疏失、過失三類。 (一)意外:通常為不可抗力之危機事件,如天然災害。 (二)疏失:學校單位應注意而未注意,致使意外產生。如管教衝突事件。 (三)過失:因校方人為過失所引發或導致之意外事件。如校園管理不善。 五、校園危機管理機制 (一)校園危機管理的內涵 1、預測分析 2、規劃演練 3、處理追蹤 (二)危機管理的階段 (三)校園危機的處理原則 1、保持冷靜,勇於面對事件,儘量減少因混亂的場面而引起情緒的緊張或激動,把握時效,使損失及傷害降至最低。 2、救人第一、安全為先。 3、通盤思考,掌握事件發展全貌,判斷其中輕重緩急,及處理措施。 4、不規避責任,溝通說明態度誠懇,善於給合各方相關資源,如家長會、教師會、父母成長團等協助處理。 5、掌握各方面正確訊息,簡要深入瞭解案情。 6、通知受害人之家長及有關人員協助處理。 7、建立初步書面資料。 8、打電話向教育局通報。 9、統一對外發言人。必要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