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doc

发布:2017-01-22约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有关汉字的基础知识,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汉字的形体构造理论,即传统的“六书”,以及汉字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据形说义的能力。 【基本概念】 六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亦声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古文字 今文字 古今字 异体字 繁体字 简化字 【重点难点】 六书 隶变 异体字 【教学方法】 讲授与提问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 一、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 词第一性,字第二性 二、世界文字的分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提出讨论:文字性质的分类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 三、汉字的性质:表意文字 提出讨论:如何看待汉字的表意特点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产生之初,汉字就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汉语本身的不断完善而发展变化。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六大阶段,各个阶段的汉字都有各自的鲜明特点。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古老而有比较成熟的文字。又称契文、殷契、骨刻文字、占卜文字、卜辞、贞卜文字等。是公元1899年,清末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皇家大学校长)王懿荣因病服药,偶尔从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的最古老的文字。目前,有字甲骨已达十万片以上,甲骨文中的单字4500个左右,其中已经认识的约1000个,尚未认识的字多是人名、地名、族名。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农业、军事、田猎、占卜、祭祀、自然天象、疾病、往来、刑法、畜牧、地名、时间、职官、数字等方方面面,是商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甲骨文具有以下特点: 1.以象形为基础,不少字有很强的图画性,但是与图画已有本质区别。 提出讨论:文字与图画有什么区别? 2.结构上六书具备: 据安徽大学黄德宽统计,甲骨文中象形占28.51%,指事占4.32%,会意占37.81%,形声占29.34%,转注字已萌芽,假借字已普遍。 ;]Xk9FZyp ? 3.处于不定型文字阶段: # $*j\_+k0 ? ①方向、部位不确定。 ②构字成分不确定。 ③异字同形现象尚存。 * ④合文现象普遍。 * ? 4.行款不固定。 5. 甲骨文多为细瘦的直笔。 (二)金文 ^ 金文指先秦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古人称铜为金,故名“金文”,实为铜器铭文的省称。9商代金文、西周金文、春秋金文、战国金文。 其中,西周金文最具代表性。 从年代看,金文包括商代金文、西周早期金文、西周中期金文、西周晚期金文。从内容上看,金文涉及祭祀与典礼、政治与军事、经济、法律、其他等方面。金文具有如下特点: 象形性减弱,符号性增强。 2、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Y ①异体字相对减少; ②偏旁逐渐趋于定型; ③合文、反书减少。 3.形声字大量增加。 黄德宽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9.34%,金文中形声字占45.76%。 - 4、块面笔画趋于线条化,曲折趋向平直化。 5、行款基本固定。 由甲骨文的多种书写款式到金文已基本确定为“下行而左”。 (三)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又称六国文字、东方六国文字,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战国文字材料异常丰富,包括简帛文、金文、货币文、古玺文、陶文、玉石文、《说文解字》中所收的古文籀文、三体石经的古文、郭忠恕《汗简》所收古文等。 战国文字最大的特点:文字异形 1、俗体流行。 六国文字中俗体字比比皆是,传统的正体字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俗体字多为简体。 2、文字异形。 不同的地方,形体不同;同一地区,形体也不一致;同一个人的字也不一致。 3、简变不离其宗。 尽管战国文字形体变异很大,但从总体上来看,战国文字与甲骨文、金文、小篆、古隶还是一脉相承的。 战国文字的异形从反面促进了秦代对文字的统一和改革。 (四)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成的。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更是以小篆为分析对象。小篆的主要特点有: 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 书写形式要求整齐划一,笔划一律用粗细均等的线条,字的大小也更加统一。 整个汉字的构形系统更加完善和加强,为今后隶书、楷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小篆,对汉字有计划地进行整理、简化,既保存了文化典籍,又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在汉字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五)隶书 隶书在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