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物理2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PAGE 4
应用地球物理2: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教 学 大 纲
课程编号:0801223020
课程名称:应用地球物理2: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Geophsics ⅡPrinciple and Method of Electrical Method
总学时:64(讲授54学时,实验8学时)
学分:3.5
开课单位: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授课对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
前置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地球物理2: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是地探学院地球物理系,勘
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学科基础课,是主干专业课之一。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该专业的本科教学。
在本课程中,使学生系统学习电磁场理论和电法勘探的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电法勘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技术及在勘查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质构造,寻找金属非金属矿产,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进行以上各项地质任务的基本勘查工作。并对国内外正在推广,试用的新方法、新技术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电阻率法
§1 电阻率法基础
岩、矿石的导电性及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
视电阻率概念、公式及微分表示法
实验一:电法仪器认识、点源场测定、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
提示:了解岩、矿石的导电性及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重点掌握电阻率公式的导出、视电阻率概念及视电阻率微分公式。
§2 电阻率剖面法
常用电极排列(装置)及其相互关系
单界面视电阻率公式解析解及异常规律
联合三极、对称四极装置规则形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
偶极装置规则形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
中间梯度法规则形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
电阻率剖面法的实际应用
实验二: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
提示:通过电阻率常用装置了解电法勘探的灵活性,了解各种场源形式在球体上方电阻率解析式的推导方法,重点掌握联合三极装置、对称四极装置、中间梯度装置在不同电性异常体上的异常规律及其应用。
§3电阻率测深法
水平多层上点源场的解
水平多层上对称四极测深视电阻率理论曲线
电测深曲线类型及性质
多层电测深曲线的定性解释、定量解释
多层电测深曲线的数值解释法
电阻率测深法的应用
实验三:电阻率测深法模型实验
提示:重点掌握电测深法的理论基础和资料解释。了解电测深曲线的数值解释法的原理和具体过程,熟悉电阻率测深法在探查石油、金属非金属矿床、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4 电阻率法仪器与设备
一、电阻率法仪器发展过程介绍
二、电阻率法仪器测量原理
三、电阻率法的设备
提示:了解电阻率法仪器测量原理及特点
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
§1 充电法
充电法理论基础:均匀介质中理想导体的充电电场。非均匀介质中不等位体的充电电场
充电法的实际应用:应用条件,野外工作方法。在各种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
§2 自然电场法
自然电场法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岩矿、石自然极化性质,电子导体的自然极化,离子导体的自然极化。
自然电场法的实际应用:油气田普查、金属矿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
提示:重点掌握以上两种方法的原理及在特殊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
§1激发极化法的理论基础
基本理论: 岩、矿石激发极化机理;电子导体激发极化机理、离子导体激发极化机理;岩、矿石直流激发极化特性、交流激发极化特性;时间域、频率域测量参数定义及物理意义;激发极化场的边界条件及解场的等效电阻率法;视极化率的概念。
提示:了解激发极化机理的形成过程及性质,熟悉时间域、频率域测量参数的定义及表达式,明确视极化率的物理意义。
§2 常用装量的激电异常
激发极化中间梯度法:球形矿体上激电中梯的异常,均匀电场中面极化和体极化球体极化场的求解,视极化率异常的规律。
联合剖面装置:有球体存在时点源极化场的解及激电联合剖面法的异常。球体上视极化率理论曲线。倾斜脉体上联合剖面法视极化率异常特点。
偶极装置:规则形体上偶极剖面法的异常规律。断面等值线图
激电测深装置:激电测深的特点。球体和板状体上激电测深曲线的性质。
实验四:激电中梯装置模型实验
提示:掌握简单地电条件下极化电流场的分布规律。掌握几种常用的激电方法在各种极化体上的异常曲线的分布规律。
§3 激发极化法仪器设备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仪器设备的特殊要求;发射机设计原理;接收机设计原理;不极化电极
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仪器的优点及特殊要求;发射机设计原理;接收机设计原理。
提示:重点掌握激发极化法仪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