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4.14后赤壁赋 ..ppt

发布:2017-07-27约6.57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段 研读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省略句;补充完整为“过(于)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从临皋亭下经过时,向我拱手施礼说 文段 研读 ◎筛选概括 6.对“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 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人离去而倍感孤独的寂寞感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文段 研读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首段交代重游赤壁的时间、人物和准备情况,意境清新,人物活动写得简洁又富于情趣。 C.第二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D.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是苦闷的,因而借孤鹤喻己,借羽化的道士寄托“出世”之感,表现了作者想要超尘出世的心理状态。 解析:A项表述缩小了作者夜游赤壁的范围。 归纳 探究 【上下求索】 如何理解“鹤化道士”这一情节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探究思路】 鹤道意象→佛道思想→知人论世。 【探究结论】 归纳 探究 答案:(示例)鹤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为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写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奋厉有当世之志”“致君尧舜”,但每当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会从老庄思想中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以“鹤化道士”结尾意味深长: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拓展 思维 本文是作者在写了《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试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景物不同:一写初秋之物,侧重写江与月;一写孟冬之景,侧重写江月木石。 拓展 思维 (2)游踪不同:前赋侧重“泛舟”,人不离舟;后赋写了舟游、山游,侧重“登壁”。但相同的是都善于根据不同时节、地点,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 (3)表达方式不同:前赋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后赋以记游为主,重在叙事。但都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都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寄寓作者的生活态度。 (4)所抒情感不同:前赋表现作者胸襟旷达,不以得失为怀;后赋则借助幽深寂寥的境界,主要表达想“出世”的思想,有虚无色彩。但均为被贬之后精神苦闷,想寻求解脱之作。 课文 翻译 课文 翻译 【是岁:这一年。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步:行走、出发。脱:脱落。顾而乐之:俯仰环顾,觉得很快乐。行歌相答:主客唱歌,相互应和。已而:一会儿。如……何:对……怎么样。者:代词,用于表时间的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薄暮:傍晚。顾:可是。安所得:从哪里得到。安,哪里。谋:与……商量。诸:兼词,“之于”的合音。妇:指自己夫人。斗:古代盛酒的器具。待:应付、对付。不时:不确定的时间、随时。须:通“需”,需要。】 课文 翻译 课文 翻译 【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曾:副词,加强语气。几何:多少。摄衣:提起衣襟。履巉(chán)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踩、登上。披:拨开。蒙茸:草木茂盛的样子。踞虎豹:坐在像虎豹一样的石头上。踞,坐。虬龙:长有两角的龙,此处形容古树的形状。鹘(hú):鹰的一种。危:高。俯冯夷之幽宫:俯视水神幽深的宫殿。冯夷,水神名。盖:发语词,无义。从:跟上、赶上。划然:刀突然破物的声音。应:回响。悄(qiǎo):忧伤的样子。凛乎:恐惧于。反:同“返”。中流:江中心。听:听凭。止:停留。休:休息。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课文 翻译 课文 翻译 【时:当时。寂寥:冷静空虚。适:恰逢。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玄:黑色。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