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4第十六章产科.doc

发布:2017-01-11约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六章 产科 正常妊娠 【概念】 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和发育的过程称为妊娠。开始于卵受精,终止于胎儿分娩后。 人体胚胎在母体中发育分期;(约38—40周) 胚卵期(胚前期):占妊娠前2周;女性生殖细胞受精→卵裂→胚泡形成 →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胚胎期(胚期):占妊娠3—8周,包括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胎盘的形 成、胎膜与胎盘形成、胚体的外形建立、各器官系统发育处具雏形。 胎儿期:占妊娠9周至分娩;各器官系统进一步发育、生长和成熟。 妊娠分期: 早期妊娠(早孕):占妊娠1—12周末。 、妊8周末:子宫底平耻骨联合上缘平面。 ⑵、妊12周末:子宫底平耻骨联合上缘上2-3横指。 中期妊娠:占妊娠13周—27周末。 ⑴、16周末,子宫底平耻骨联合上缘与脐之间。 ⑵、20周末,子宫底达脐下1-2Cm. ⑶、24周末,子宫底达脐上1横指或平脐。 晚期妊娠:妊28周至出生后。 妊28周末,子宫底达脐上2-3Cm. 妊32周末,子宫底平脐与剑突之间。 妊36周末,子宫底平剑突下一横指处。 妊38-40周,子宫底又回到1脐与剑突之间。 妊娠的解剖生理变化: 1.子宫体:子宫体容积增加100倍(从50ml增至5000ml),子宫重量增加 20倍,子宫体的位置自妊娠中期后从盆腔上升至腹腔。 2、子宫峡部:非孕期约1Cm长,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变长、变薄。 3、胎盘: 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妊娠6-7周形成,妊8-9周超声可显示;于中期妊娠胎盘大,上缘达子宫底,下缘至子宫颈管内口,随子宫下段发育,胎盘上移。 晚期:胎盘呈半月形,,期胎儿面形成绒毛膜板而凹陷显示成熟。 4.羊水:由羊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和胚胎的排泄物组成,呈液状。 特点:羊水不断产生,又不断被羊膜细胞吸收和胎儿吞饮入消化管,使羊水不断更新。 作用:胎儿浸浴在羊水中,可防止胎儿肢体粘连,能缓冲外力对胎儿的振动和压迫;分娩时,,羊水可扩张子宫颈管和冲洗及润滑产道。 正常量:妊8周时,羊水约5-10ml;妊20周达40ml;妊34-38周时约1000ml;足月时约为800ml. 5.脐带:在中晚期妊娠时,胎体与胎盘之间相连接的条索状结构;是胎儿 与胎盘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悬浮于羊水中。 结构:由羊膜把体蒂、尿囊、卵黄囊,脐动脉、脐静脉窦包围在胚体腹侧。全长约55Cm。 6.胚胎的形成: ⑴、受精:排卵后12小时内。(见后页图) 卵巢将成熟卵排入输卵管→(约在月经周期第15天)与精子合成受精卵。 ⑵、卵裂: 受精卵的早期细胞分裂。(即: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变成多个卵裂球细胞的过程) ⑶、胚泡的形成:(见后页图) 受精的第4天,子宫内液体渗入桑椹胚,分布到各卵裂球细胞之间→随细胞间液体的增加,各卵裂球细胞彼此分开→在液体渗入桑椹胚细胞之间后,透明带及桑椹胚表面的膜逐渐消失→形成早期胚泡→然后,透明带完全消失,胚泡外围一层细胞叫滋养层。 胚泡的内腔叫胚泡腔,其一侧壁上附着一群细胞叫内细胞群,将来发展为胚体,近内细胞群的滋养层叫极端滋养层,它最早埋入子宫内膜,参与胎盘的形成。 胚盘的形成 内细胞群分成二层细胞,上层为外胚层,下层为内胚层;外胚层与极端 滋养层之间出现一腔叫羊膜腔,内胚层下出现一腔叫卵黄囊。 此后,内、外胚层之间出现中胚层,三个胚层紧贴形成一盘状结构叫胚盘。 绒毛膜囊的形成: 合体滋养层:滋养层外增生一层细胞形成合体滋养层,此时,各细胞间 界限消失。 绒毛膜囊:约妊4周末,合体滋养层快速增长为绒毛膜,此时的胚卵就改名为绒毛膜囊。(即声像图上的妊娠囊或孕囊或胚囊) 妊娠囊与妊4周形成,妊8周占子宫腔的1∕2,妊10周占满子宫腔,妊12周消失。 7、胚泡的植入: 胚泡埋人子宫内膜的过程。 植入的部位:子宫底和子宫体的后壁或前壁,后壁多于前壁。 植入时间:开始于受精后的第5—6天,完成于第11—12天。 植入的过程:当胚泡增大→极端滋养层细胞溶解邻近的子宫内膜→线开一小口→胚泡的一部分先埋入其内→最后胚泡全部埋入 四、胎儿的生长发育(妊9周—40周为胎儿期) 妊9周:把胎体叫胎儿,胎头已出现钙化,胎体外表已完全具备人形。 妊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