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企业会计(修改版) - 副本.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会计发展过程
1.古代会计(复式记账法以前):以实物和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以官厅会计为主;采用单式记账法。
2.近代会计(复式记账法开始):第一个里程碑:1949年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的《算数、几何、比与比例概要》(《数学大全》;第二个里程碑:1854年在英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作为独立的管理职能;以企业会计为主;采用复式记账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使会计成为一门科学。
3.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以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会计准则出现;会计规范逐渐国际化;会计理论形成;由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是唯一单位。(判断)
2.会计方法由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等构成,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判断)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包括: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种基本职能;
4. 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的范畴。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职能主要有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绩效评价等,但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一)核算职能(反映)
1.含义: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单选)
2.特点:
(1)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是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判断)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判断)
(二)会计监督(控制)
1.含义: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2.特点:
(1)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判断)
(3)监督依据包括合法性与合理性两方面。
(三)核算与监督的关系(判断)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1.一般含义(多选)
(1)会计的对象一般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3)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和资金运动。
(4)会计对象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而是其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部分。(判断)
2.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选择)
(1)资金投入:所有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
(2)资金运用(资金循环与周转):
①供应过程。(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
②生产过程。(储备资金 在产品资金 产成品资金)
③销售过程。(产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3)资金退出(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多选)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企业集团、独立企业、合伙企业、企业的分厂、企业的车间或事业部,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多选)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
2.可以使一些列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为解决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问题提供了基础。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底,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判断)
企业至少应当编制年度财务报表。
3.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