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4光合作用导学案.doc

发布:2017-03-20约4.3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学案 备课人 崔淑燕 使用教师 编号 班 级 学生姓名 课时 审核人 崔淑燕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 称量,剪碎绿叶 研磨 过滤 收集滤液(棉塞封口的目的: ) 制备滤纸条(剪去两角的目的: ) 画滤液细线 要求 层析 要求:滤液细线能、不能)触及层析液 理由: 观察、记录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论:滤纸条上有  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      、叶绿素Ь。这说明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一样。 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在光镜下观察,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的 ,在电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外表有 ,内部有许多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2、功能:叶绿体是进行 的场所。 (比较:线粒体是进行 场所) 三、光合作用发现的历程 (一)发现历程 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1648年,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得出了结论:。但他并没有发现光的重要性。1779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1804年,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1845年,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他做了一个试验实验成功的证明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到底来自水,还是来自二氧化碳”这个问题,得到了氧气全部来自于的结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等科学家用小球藻做实验:用14C标记的二氧化碳(其中碳为14C)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被成为循环。O →     + O2 ATP的形成:ADP + Pi + 能量 → ATP (4)能量变化:光能→ATP中的     化学能 2.暗反应 (1)部位:叶绿体      中 (2)条件:          (3)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O2 + → 2C3 C3的还原:2C3 12[H] + ATP → C6H12O6 + H2O (4)能量转换:ATP中的 化学能 →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总反应式: *(二)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不 同 条件 需色素、光、酶、水 场所 叶绿体的 叶绿体的基质 物质 变化 能量 变化 实质 联 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 2、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暗反应为光反应的进行提供合成ATP的原料 3、两者相互 又同时进行,相互制约又密切联系 五、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自然界中存在某些,利用环境中的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把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的过程。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自养型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C3的 含量 C5的 含量 (CH2O) CO2供应 降低 突然 增加 CO2供应 降低 增加 七、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照强度: 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