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单元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精华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001].docx

发布:2025-02-09约3.5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单元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精华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朗读技巧,包括节奏、韵律和情感的表达。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有的人”与“有的人”的对比,以及鲁迅形象的塑造。

-分析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2.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概念和隐喻,如“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的“活着”的含义。

-深入体会鲁迅形象的精神内涵,理解作者通过鲁迅形象所传达的思想。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和英雄精神的思考。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和鲁迅形象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诗歌背景、鲁迅生平图片,丰富教学内容。

2.朗读示范:通过音频或视频播放著名朗读者的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网络资源整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鲁迅先生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的形象和贡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为何被后人铭记,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引入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提出问题:“这首诗歌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4.用时:5分钟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歌的标题、作者、内容、形式等。

3.理解诗歌意象:分析“有的人”与“有的人”的对比,探讨鲁迅形象的意义。

4.体会诗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赞颂、批判和思考。

5.探讨诗歌主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6.用时:1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朗读比赛: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水平。

2.诗歌填空:根据诗歌内容,填写缺失的词语,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诗歌的格式,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创作能力。

4.用时:10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诗歌中的“活着”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

3.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评价。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的精神价值。

4.用时:5分钟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2.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思考他们的精神品质。

3.学生讨论:如何将鲁迅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

4.用时:5分钟

七、总结与作业(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撰写读书笔记。

3.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鲁迅全集》: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全集中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朝花夕拾》等,以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2.《鲁迅杂文选》:选取鲁迅杂文中的经典篇目,如《藤野先生》、《阿Q正传》等,让学生通过鲁迅的笔触感受社会的现实与矛盾。

3.《鲁迅书信集》:通过阅读鲁迅的书信,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轨迹,以及他与同时代文人、朋友的交往。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主题研究:鼓励学生选择鲁迅作品中的一个主题,如“人性的探讨”、“社会的批判”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角色扮演:学生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