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评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评析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中开展的五个典型案例,然后分别作了评析,最后说明目前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为其提供了有力保证。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案例 信息技术 网络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软件工具、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围绕要研究的主题,获得新知识、产生或者进一步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2]。
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四种主要模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微型探究、整合课堂教学和网上探究实施拓展学习、设计整合多学科领域的问题开展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学习、网上成立学习社区实现研究共同体。
本文主要阐述五个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案例,然后作简要评析,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
案例评析
案例1:Internet资源辅助开展调查研究
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的赵玉芹老师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辅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调查研究。该调查是通过学生做一个小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人人乐与沃尔玛超市的经营理念、促销手段、宣传战略、顾客购买心理、经营状况等活动,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这个课题从实际生活出发,着重研究比较两超市的竞争与发展现状,让学生亲身体验深入超市和小区探究的快乐。该课题针对超市具体情况,设计了针对顾客、员工和管理层的调查问卷,并对他们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同时对两超市总部管理层、超市员工和顾客分别进行实地采访,另外,同通过网络和书城了解有关两超市的发展历程及分布、经营理念、成功经验等。
课题结束之后,老师将同学们调查的统计结果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反馈给超市管理层,他们提出了好的建议,认为如果让学生先看,提出问题去研究,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评析:该案例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种种挫折和感受,激发了学习学科知识的热情,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合作与沟通。网络在这里的作用是辅助的,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信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案例2:完全基于Internet的研究性学习
2002年10月人大网院率先各网络教育学院决定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研究并在全院3万多学员中试验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该项目以《红楼梦研究》作为试验课程,这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不局限于中文系学生,面向人大网院各地各专业全体学生,所以选择本课程的多为红学爱好者。
《红楼梦研究》是小学分课程,学习期限为一学期(4个月左右),学生只需完成一个综合性课题的研究即可得到学分。人大网院根据课题探究的基本程序(准备、实施、反思),以时间为轴线,结合课程时间安排,强调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将课题探究划分为开题报告、阶段汇报、研究成果、研究总结四个阶段,各阶段基本历时1个月。
在该课程中,一共有6个课题,题目分别是:
(1)《红楼梦》主题、人物和结构的研究;
(2)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研究;
(3)如何评价《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4)《红楼梦》的政治背景;
(5)凤姐论;
(6)《红楼梦》里的家族式管理。
统计表明,选课学生来自9个专业41个教学服务站,各组人数3——8人,基于网络开展远程协作。从数据读者也不难看出以上课题都非常受欢迎,如第二个课题“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研究”是个千年不衰的话题,引起学生广泛兴趣,最终形成的小组数均高于其他课题,而“如何评价《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小组数最少,将在实践中逐渐淘汰。
该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由人大网院的专职研究人员和网络教学一线教师共同在网院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行动中开展研究。《红楼梦研究》课程采用小组协作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而且是完全基于Internet 的研究性学习,没有面授,而是充分利用人大网院的研究性学习平台进行交流,数据也是通过平台提供的学习档案袋、问卷调查来收集,在课程结束后还对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
评析:该案例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研究性学习开展提供的资源、交互及管理性支持的功能。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得益于他们抓住网络教学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即课程导入、网上学习活动组织、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评价,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分析该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它属于在网上成立学习社区实现研究共同体这种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平台提供的各种交流工具如BBS、Email、QQ、聊天室,学习者之间展开充分沟通和交流,他们互相之间是协助者、同伴;同时把网络作为整个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的管理工具,以保证实施过程有条不紊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