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科学-温医大-黄疸课件.ppt

发布:2017-05-12约1.06万字共9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底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以及屏状核。这些神经结构与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起到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功能。基底核被称为一组皮层下的运动中枢。 核黄疸头颅MRI 双侧苍白球可见对称性信号改变 临床分期 多于生后4~7天出现症状 分期 表现 持续时间 警告期 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 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 12~24小时 痉挛期 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 轻者双眼凝视;重者肌张力增高、 呼吸暂停、双手紧握、 双臂伸直内旋 12~48小时 恢复期 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 2周 后遗症期 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和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四联症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产前诊断:既往史 父母定血型 孕妇血清抗体检测 生后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的鉴别诊断 先天性肾病 新生儿贫血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产前治疗 提前分娩 血浆置换:孕妇 宫内输血:胎儿 苯巴比妥 新生儿治疗 光照疗法(光疗)phototherapy 是降低血清ucBil 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 换血疗法 其他治疗 防止低血糖、低体温 纠正缺氧、贫血、水肿和心力衰竭等 光疗 原理 ucBil 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 波长425~475nm的蓝光和波长510~530nm的绿光效果较好,日光灯或太阳光也有一定疗效 光疗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皮肤黄疸消退并不表明血清ucBil 正常 设备和方法 主要有光疗箱、光疗灯和光疗毯等 双面光优于单面光 上、下灯管距床面距离分别为40cm和20cm 光照时,婴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 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 照射时间以不超过4天为宜 指征 血清总胆红素 一般患儿>205μmol/L (12mg/dl) VLBW>103μmol/L (6mg/dl) ELBW>85μmol/L (5mg/dl)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生后血清总胆红素>85μmol/L (5mg/dl) ※也有学者主张对ELBW生后即进行预防性光疗 ※ 应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的胆红素值而定 副作用 发热、腹泻和皮疹 蓝光可分解体内核黄素 (补充核黄素) 青铜症: 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 mg/dl), 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 光疗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药物治疗 白蛋白 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白蛋白1g/kg或血浆每次10~20ml/kg 碱化血液 5%碳酸氢钠提高血pH值,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肝酶诱导剂 增加UDPGT的生成和肝脏摄取ucBil 能力 苯巴比妥每日5mg/kg,分2~3次口服,共4~5日 尼可刹米每日100mg/kg,分2~3次口服,共4~5日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阻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Fc受体,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红细胞 用法为1g/kg,6~8小时内静脉滴入,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 换血疗法exchange transfusion 作用 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 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 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 换血疗法exchange transfusion 指征 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 (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0.7mg/dl) 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指南中的换血标准(见黄疸干预方案表),且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者 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 小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 足月儿黄疸干预方案   血清总胆红素umol/l(mg/dl) 时龄(h) 光疗 换血加光疗 24 ≥153.9(9) ≥256.5(15) ~48 ≥205.2(12) ≥342(20) ~72 ≥256.5(15) ≥427.5(25) 72 ≥290.7(17) ≥427.5(25) 24h 48h ≥72h     光疗 换血 光疗 换血 光疗 换血 28w/1000g ≥85.5(5) ≥119.7(7) ≥119.7(7) ≥153.9(9) ≥119.7(7) ≥171(10) 28-31w/1000-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