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目录学(重点).docx

发布:2017-08-18约1.59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目录是编排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的工具,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与发展的学科,具体而言,包含文献揭示方法的研究与古典目录内容研究。目录学:研究日益增长的庞大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为对象的科学,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目录:是编排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 的工具书目:又称目录,他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书目属于二次文献古代书目类型:官修书目,史志目录,私家藏书目录,古籍版本目录,宗教目录。现代书目类型: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地方文献目录,个人著述书目,推荐书目官修书目:官府主持编写的图书目录,一般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史志目录: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及地方志中的目录。私人目录:个人主持编写的目录,多在个人藏书基础上编制而成,也有汇集相关目录成书。古籍版本目录:对古籍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本子进行记录评价的图书目录。国家书目:全面等级与报道一个国家近期或往昔出版物的文献总目。联合目录:揭示和报导若干收藏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地方文献目录:全面揭示与报导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文献的书目。个人著述书目: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兼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述的文献书目。推荐书目:针对特定的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毒蛇的书目,包括选读书目、导读书目等。目录工作:通过查找,著录,部次,评价,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目录学研究对象: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 图书说:目录学是关于图书的科学,目录学别的研究对象是图书或出版物,只是有的人主张单纯地研究图书的外形特征,有的人则强调在研究图书的外形特征的同时,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出发,着重研究图书的内容。目录说:主张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书目,将目录学局限于书目索引编制的方法学和技术学。图书和目录说:主张目录学的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推荐好书,指导阅读;研究对象是图书和书刊目录。关系说:目录学研究记录图书与利用图书的关系;认识图书和揭示图书的活动规律。矛盾说: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目录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目录学的学科重点(基点):书目情报就是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书目情报作为目录学学科基点的依据:科学地揭示与有效地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目录学的基本矛盾。书目情报在文献信息交流中形成独立系统 。书目情报概念是目录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深度。目录学的基本原理(即内容)目录学应用原理 书目情报生产原理指二次知识生产,通过研究文献和知识系统问题,将一次文献内容进行加工,形成促进原始知识交流的知识产品。包含关于知识、文献、书目著录、提要法、文摘法、书评法、注释法、索引法、书目语言、书目编排法等内容。 书目情报的传递原理指目录、索引、文摘等书目情报产品进行有效的快速的传递研究。包含传递形式研究、传递特点研究、传递方法研究。 书目情报的利用原理指怎样合理有效利用书目情报产品,同时将利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传递给书目情报生产部门。包含书目检索理论、书目用户研究、书目评价理论。二. 目录学的发展原理 主要讲应用原理转化为实物产品。主要包括书目情报具体技术、书目情报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狭义书目情报服务、书目工作现代化等。目录学学科性质:社会科学范畴,目录学不是综合科学。 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校雠学:研究中国古代整理文献的方法的学科。版本学:研究图书在制作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和流传过程中的递变演化,考辨其真伪优劣的专门科学。目录学与校雠学、版本学:1、古代目录学与校雠学版本学紧密联系2、近代开始划清界限(目录学重视篇卷整理,忽视字句校勘;目录学取版本学对篇卷版本的考定,但弃其嗜古好奇之态)目录学与图书馆学:各自独立,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关系(1、图书馆是书目得到利用的渠道之一2、目录学方法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录学与情报学:相互吸收、相互促进(1、情报学获得独立地位时间较短2、情报学探索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3、情报学载体不一定是文献)目录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文化背景相联系理论基础随着社会发展而形成,并随技术发展而深化理论基础是一种认识的方法论,不能替代具体目录学目录学理论基础的构成要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目录学研究的指导 信息理论 文化学说第二章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先秦两汉目录学:文献的产生与积累魏晋南北朝与唐宋目录学:古代目录书目工作的发展与古代目录学理论的初步建立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元)、《文献通考· 经籍考》(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