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目录学(最终版).doc

发布:2018-11-21约1.8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学 简牍制:简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其中竹制的叫竹简或简称简,木制的叫木牍或简称牍,合称简牍纸普及之前用来记载的载体。现在发现的简牍的年代主要是战国、秦汉、三国,最晚至西晋。简牍可以用线绳或牛皮绳编连起来成书。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卷轴制: 雕刻印刷: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现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 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一部主要收录清代著作的目录。为孙殿起编,1936年出版,1982年重印。主要收录清代著作间及1911-1935年间的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共约万余种。其特点在于: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收录,录者必卷数不同的;非单刻本不录,间有在丛书者,必系初刻的单行本或抽印本。地方志,简称“方志”。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各种研究和参考价值。是综合反应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状况的百科式要述。  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简称四分法,其四大基本部类为“经、史、子、集”。四分法发端于魏晋时期,至唐人编撰《隋书·经籍志》才正式确定“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  儒家经典。 史部收录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之类,以及地理书、目录书。 子部收子部收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庄子》、《韩非子》等,以及释道宗教的著作。 集部收录集部收录汇集几个作者或一个作者的诗文集,以及文学评论、戏曲方面的著作。 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及地方志中的目录。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在正史中编艺文志的先例。其后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等。它们或记一代藏书,或记一代人的著述。清代开始补编各代正史中所缺艺文志,先补辽、金、元三代,其后补汉、三国、晋、五代,渐及其他各代。补编的艺文志主要依据各正史的列传、古典目录及其他有关资料,所录图书,虽不尽可靠,但一些目录在书名下辑录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内容上一般详于原有的史志目录,把这些目录联贯起来,就成为中国从古至清的图书总目 善本古今差异: 善本是旧本,那些抄写、刻印年代较近的只能是普通本,将旧刻规定为宋元版书,精本为明代精刻。依据这一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家心目中的善本年代界限也日益后移。民国时期,明刻本渐渐进入旧刻行列,本世纪中期以后,乾隆以前刻本全都变成了善本,甚至无论残缺多少,有无错讹,均以年代划界。70年代末,《中国善本书总目》开始编纂,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一、各种图书版本的发生、发展史,包括雕版源流和演变、传抄源流等。?二、各种图书版本的异同优劣,加以鉴别,判断时代,指明特点,总结和概括出规律性东西。?  三、版刻、印刷、装帧各方面的技术演变发展与成就,比如印刷墨色、字体刀法、藏书印记,版本行款、装帧式样等,为版本鉴定提供技术条件。研究书籍各种不同版本在制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征(包括版刻及书写的年代、风格、源流系统、字体、 行款、纸墨、装订等)和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包括藏章、 题识、批校等),辨识其差异,鉴别其真伪优劣的科学学通过广泛搜集不同版本,可以刊误纠谬,为校勘提供基础,避免谬种流传贻误后学,它还可以比较优劣,选择善于本,指导阅读;对于大量伪作,亦可以通过版本研究,使用版本学的手段加以识别,这不仅有利于学术,且有利珍本书作为文物的鉴别。另外,对于不同版本图书的制成情况和发展演变过程的考察和分析,还可以探求当时文化的发展情况。版本学研究对于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整理古籍的基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古典目录学的形成,是一个客观事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弘扬优良文化,是人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批判地总结与继承我国古典目录学历史遗产,作为发展当前目录事业的历史借鉴,无疑是目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目录学是泛舟书海的向导,科学研究的指南,也是研究工作自由翱翔的翅膀。目录学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搜集资料,利用文献撰写论文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有深远的意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