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全国高考综合提升复习测试(一).doc

发布:2016-11-22约6.7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全国高考综合提升复习测试(一) ●例1  如图9-7甲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gsin θ,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图9-7甲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的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  ) 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当m?M时,该解给出a≈,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解析】当A固定时,很容易得出a=gsin θ;当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时,B加速下滑的同时A向左加速运动,B不会沿斜面方向下滑,难以求出运动的加速度. 图9-7乙 设滑块A的底边长为L,当B滑下时A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m 解得:x= 当m?M时,x≈L,即B水平方向的位移趋于零,B趋于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a≈g. 选项D中,当m?M时,a≈>g显然不可能. [答案] D 【点评】本例中,若m、M、θ、L有具体数值,可假设B下滑至底端时速度v1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v1x、v1y,则有: == mv1x2+mv1y2+Mv22=mgh mv1x=Mv2 解方程组即可得v1x、v1y、v1以及v1的方向和m下滑过程中相对地面的加速度. ●例2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9-8甲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 图9-8甲 (1)当ab边刚越过边界ff′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 (2)当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 【解析】(1)当线框的ab边从高处刚进入上部磁场(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①所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有: mgsin θ=BI1L 此时I1= 当线框的ab边刚好越过边界ff′(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②所示)时,由于线框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始终做匀速运动,此时将ab边与cd边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向叠加,回路中电流的大小等于2I1.故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 图9-8乙 a==3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 (2)而当线框的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③所示)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说明mgsin θ=4BI2L 故I2=I1 由I1=可知,此时v′=v 从位置①到位置③,线框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Lsin θ 动能减少了mv2-m()2=mv2 由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全部经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有: Q=mgLsin θ+mv2. [答案] (1)3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 (2)mgLsin θ+mv2 ●例3 质量为M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1,然后右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2,如图9-11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  ) 图9-11 A.最终木块静止,d1=d2 B.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1d2 C.最终木块静止,d1d2 D.最终木块静止,d1d2 【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0=(M+2m)v 解得:v=0,即最终木块静止 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v1,有: mv0=(m+M)v1 Q1=f·d1=mv02-(m+M)v12 解得:d1= 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 Q2=f·d2=mv02+(m+M)v12-0 解得:d2= 即d1<d2. [答案] C 【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动能定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 ●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