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pdf
《三峡之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方纪写的一篇美文。作者按时间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
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本文语句优美、简洁,比
拟生动形象,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虽有
壮美(中午的热烈),但更多的是柔美(早上的明丽、下午
的朦胧、夜晚的幽静)。教师要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三峡美景的无穷魅力,
在读中感受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在读中培养自己热爱
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读中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
方法,在读中学习和借鉴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绘景物
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
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
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直接出示教学目标: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
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领略三峡下午和晚上的优美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总结课文写作方法,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抓住
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以一代多,赏析阅读丛书文章《长江三峡》。
二、复习导入,继续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三峡秋天早晨和中午的美景,
三峡之秋早上和中午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生:三峡之秋早上是明丽的,中午是热烈的。
(师相机板书)
师:作者抓住这些特点,把景物描写生动具体,本节课
我们继续领略三峡之秋下午和晚上的迷人风光。
2、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读4、5、6自然段,感受中午、夜晚的长江有
什么特点。
(2)、你喜欢的地方反复朗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
3、学生自学。
4、交流,反馈:
师:中午的长江让你们感觉到什么特点?
生:热烈。
师: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而
去。”让人感觉的到长江汹涌澎湃的气势,势不可挡。
师:很好,你能把这种势不可挡的气势读出来吗?
生读。
师:语气再有力一些就更好了。
师范读,全班练习。
生2:“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我感觉
到长江两岸的悬崖上也一片光明,让人感到很温暖。
生:“群峰披上了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我觉得这
一句让你感到整个长江的风景都是喧闹的。
师:所以,中午的长江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引读)
生齐读: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
的气息。
师出示多媒体中午长江三峡的景色,感受热烈气息。看
着图片,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热烈。
师:中午的三峡让我们感受到它是那么热烈.那么,下午
和夜晚的三峡又是怎样的情景?谁来领着大家欣赏一下。
生:下午的三峡是平静的。我从“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
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这句话感受出来的。
师:这一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把长江比作明亮的带子,让人觉得很漂亮,
很平静。
师:你说的太好了,请你轻轻地读一下,让我们都感觉
到长江的平静。
师:为什么下午的长江三峡变得这么平静呢,中午那热
烈的气息哪去了?谁找着答案了?
生1:因为峡谷里升起来了雾。
生2:因为三峡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又去得特别迟。
师画三峡峡谷简笔画,解释三峡黄昏来得早的原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