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氧化碳课件3.ppt

发布:2018-10-02约2.7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内容安排在空气、水、化学方程式等单元之后,金属、酸碱盐之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之后需要掌握的又一重要物质,今后在学习其它物质性质时要多次用到。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又可相互转换。因此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还是学习一氧化碳的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对物质变化大胆猜想,并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2)学习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探索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感和乐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将演示实验课改为实验探究课,设计了4个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课堂上通过“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四个步骤,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又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升华,在实验环境中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利用学生热爱探究的心理,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反思”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并总结规律。 四、教学流程 1、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前测试 2、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由意大利的“死狗洞”引入,并由此进入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 * * * * 农垦牡丹江分局八五六农场 青山学校 赵春燕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课前测评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验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向上排空气法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 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 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一 方案及步骤: (1)快速制取两集气瓶和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并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等。 (2)向图示的烧杯里通入 CO2。 分 析 实验 现象 最下层的蜡烛先熄灭,然后是上层的蜡烛也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分 析 实验现象 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可乐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塑料瓶被压扁了 瓶里压强减小,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实验探究二: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同时有没有伴随着化学变化呢?如果发生了变化,瓶内有哪些物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从取出少量矿泉水瓶的水,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分析 实验现象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三: 有新物质生成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 实验现象 第一和第四朵花变红,二、三 朵不变 C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叫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探究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烘烤。 分析 实验现象 小花又变回紫色 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进一步实验 思考: 1、用石灰浆抹墙,墙逐渐变白变硬,但为什么刚开始时墙壁更潮湿? 2、为什么用石灰水浸泡鸡蛋可以延长保鲜期? 答:1、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水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碳酸钙,放一盆炭火可以使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而且室内的温度也会升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因为鸡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