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麓山地丘陵区生态生产范式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 1 17 1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an. 2009, 17(1): 163−168
DOI: 10.3724/SP.J.1011.2009.00163
−*
——以内蒙古林西县为例
李新宇1, 2 唐海萍2** 张新时2, 3 孙 林4
(1. 100102; 2. 100875;
3. 100093; 4. 100091)
从地理或景观单元上看,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突出的特点是在草原或森林的景观背景上, 星散分布
着粗放耕作的农田与村落的景观单元。因此, 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
方式和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研究。本文根据 3 个不同区域农户生产优化模式的土地需求, 结合生态经济功能
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原则与控制条件, 基于林西县森林草原过渡区的植被类型及“河谷平川-低
山丘陵- 中山山地”的地貌特征, 得出区域尺度土地利用优化分配范式。确定河谷平川区可作为林西县今后发
展高效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核心区; 低山丘陵生态生产交错区, 一部分土地作为生产用地, 另一部分作为生态
用地, 整体发展定位于牧粮综合发展区; 中山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用地, 部分生产活动要转移到河谷
平川区和低山丘陵区等地势平坦并有灌溉条件保证的区域, 从而使山地森林与草地得以修养生息, 恢复其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整体发展定位于生态保育、林果旅游区。
山地丘陵区 优化生态−生产范式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 林西县
: Q148; Q178 : A : 1671-3990(2009)01-0163-06
Optimized eco-productive paradigm of hilly landscapes in the southern
piedmont region of Daxing’anling Mountain
—A case study of Linxi County, Inner Mongolia
1,2 2 2,3 4
LI Xin-Yu , TANG Hai-Ping , ZHANG Xin-Shi , SUN Lin
(1. Beiji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Gardening, Beijing 100102,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3.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4.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