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质量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
1.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及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交流中传播。材料中“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主要表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包容与交流的问题,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2.2016年央视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代表,西安是大唐文化的代表,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呼伦贝尔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中描述了泉州、西安、广州、呼伦贝尔四地的民族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特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②正确;材料只是展示四地的民族文化,并未描述其作用,③不选;材料并未体现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因此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项。
3.(2017·北京东城区模拟)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①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②观点错误,中华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具有中华民族特性,唐都城长安,食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这说明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
4.清代魏源写过一首诗来形容珠江文化形成的二重奏:“濠镜羊城水气氲,华夷估舶自成群。门前潮汐家家海,檐际榕棉寺寺云。”(注:估舶意为商船)这说明珠江文化( )A.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他区域文化完全不同
B.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
C.是珠江人在珠江地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D.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性
解析:选B 这首诗是对珠江文化形成的生动描述,珠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形成的,B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区域文化关系的错误理解。C、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
5.(2017·山东济宁模拟)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百花园。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选A 题干反映的是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说明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①②正确。题干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区域特色,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6.2016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7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感觉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解析:选A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选错误的。注意审题,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故A项错误。B、C、D三项说法均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项。
7.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最值得让人铭记的或许就是中国女排夺冠的那一刻。在郎平的带领下,女排历经重重挫折,再回巅峰,完美传承、演绎了中国女排精神,感动无数国人。如今“女排精神”不仅是体育精神的一种象征,更是各行各业的一笔财
显示全部